四十岁以后才明白的一些事---贾平凹中国十大杰出90后在社会的历练中成长与进步
当我五十岁的时候,我才明白,人生中真正能做的事情并不多,而且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寻找自己的位置。性格就像生命的密码,它决定了我们的命运轨迹。如果不了解这一点,那么必将成为弱者,而弱者通常是残忍且徒劳的。我终于意识到自己是强者,强者往往温柔,因此我幸福地过着我的生活。
别人对我说好话,我会感谢他们,但同时也会自问是否真的有他们说的那样。我遇到轻视,就知道自己无可救药。如果有人诽谤或诋毁,这可能意味着自己还没有达到正果。在家门前种一片竹子并不能使人显得高贵,即便客人们稀少,也不过是平常心而已。春天来临,我们欣赏花开;秋天来临,我们扫叶。保持平常心就是好。
弱者总是群居,所以世界上有无数芸芸众生。
睡在哪里,不管是在白天还是夜晚,都是一样的体验。
世上容易做愚蠢的人,难以做聪明的人,更难以达到聪明又像愚蠢一样的境界。
在街头看过人的风景,就像是读了一本历史,一本哲学。这让你从此改变了看待事情和问题的心态,也拓宽了你的视野,不再为蝇头小利争吵,也不会因一时的荣耀与低谷而变得狂妄或消沉。既然人类如同蚂蚁般短暂地活着,忽然出现又忽然消失,只有几十年时间,该自在就自在,该潇洒就潇洒,每个人都应该完善自己的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
老话里讲:忠臣孝子的两大事务,是读书耕田。而俗语中提到的老年特征,有三条:怕死爱钱没瞌睡。这让我想起《秦腔》中的情节之一,其中提到了这些特征。
人很难认识自己,这就像眼睛无法看到自己的存在。但认识自己,并设计出属于自己的道路,却是每个人至关重要的事!伟大的灵魂并不经常出现,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蕴藏着天赋,只要能够发现和发展它。遗憾的是,大多数人直到死亡都不曾发现并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因此伟大的人物总是稀少,而普通之辈却成千上万。这是我对《说孩子》的理解之一,其中阐述了关于天才和其发现的问题。
智慧不是聪明,它来自于长期的人生经验,让我们从生活的小事中学到一些道理,从而透彻理解人生的全貌、贯通世间万象。这也是我对“陕西智性书写展”的看法之一,它强调了通过阅读和思考来提升个人智慧的重要性。当一个人饥饿时,他最渴望的是食物,而不是神仙降临,即使他盼望神仙也只是希望它们带着食物来的样子。在我的小说《带灯》中,我探讨了这个主题,以及人们对于更高力量寻求帮助时的情感需求如何被误导或满足。
够义气的人往往也是恶汉,他们如果对你好了,将割下身上的肉给你吃。但若得罪他们,则变成鳖嘴咬你,把鳖头剁下来后嘴依旧紧咬不放。这段描述出现在我的作品《秦腔》中,用以形容那些表面上似乎很义气,但实际上却具有暴力倾向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