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钱伟长的自然之旅与名人经典励志故事
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钱伟长的传奇历程与自然之旅
在那片遥远而又熟悉的土地上,一个名字被永远铭记——钱伟长。7月30日,他在上海悄然离去,享年98岁。他的生命是一部充满传奇和激情的史诗。
从无锡的一个普通家庭出生到成为“两弹一星”元勋,钱伟长的一生充满了转折和挑战。他17岁弃文从理,这个决定是对9·18事变的回应,那天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侵略行为。这次改变让他走上了科学家的道路,而不是历史学者的道路。
在清华大学,他以卓越的成绩考入物理系,并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他的博士论文《弹性板壳内禀理论》深受爱因斯坦青睐,被誉为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教授60岁祝寿时所提及的人才。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与喷射推进研究所,他与其他科学家一起研究航空航天领域,为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丘吉尔请求美国帮助防御伦敦免遭德国V1、V2导弹袭击。钱伟长提出的策略不仅成功地保护了伦敦,还让丘吉尔感激不已:“美国青年真厉害。”但当时并不知道这个策略背后的智者竟然是一个来自中国的年轻人——钱伟长。
1946年,他回到中国,在清华大学任教,并坚决拒绝了一份前往美国工作机会。当他填写申请表时,对于如果中国和美国开战是否会为美国效力的问题回答“NO”,这是他一生中的另一次勇敢选择。
随着时间流逝,钱伟长继续留在祖国,为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倡导学分制、三学期制,如今这些创新措施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标准。他还主张拆除各类专业之间以及教育和科研之间存在的大墙,将师资队伍、科学学制、办学设施等方面都纳入考虑范围,以培养全面发展且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他的名言“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他终身学习、不断探索新知识新技能的心态。在体育活动中,也有着铁杆体育迷的一面,无论年龄多大,都能找到新的热情点、新的事业追求。即便是在64岁后开始学习计算机,也没有放慢脚步,只是说自己可能无法像年轻人那样掌握得那么快,但这也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小困难而已。
2010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中,人们将金色的光芒投向这位近现代力学奠基人的身上,因为他们知道,在这个国家,有这样一位科学巨匠,是中华民族自豪与骄傲的一部分。而现在,我们要用心纪念这位杰出的科学家,让他的精神永远照亮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