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钱伟长优秀学生格言座右铭在自然中闪耀
在那个清晨的曦光中,一个传奇的生命悄然离去。钱伟长,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在7月30日6时许,在上海逝世,他的98岁生涯就像一部丰富多彩的史诗。
钱伟长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年轻时放弃文科转而攻读理科,是因为他深刻认识到“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作为“两弹一星”元勋,与钱学森、钱三强并称为“三钱”,他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
1912年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诗书家庭,18岁那年的高考成绩让他以中文和历史两个100分走进了清华大学。但正是在数理上极度不擅长的情况下,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弃文从理。这一切都源于1931年9月18日,那天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9·18事变”,侵占了东北三省。在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后,他拍案而起:“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
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他用尽全身心,用最纯真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毕业时,他成为了物理系中的顶尖人才之一。他的博士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曾经让爱因斯坦赞叹不已,并且奠定了他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
然而,当二战期间伦敦遭受德国V1、V2导弹威胁的时候,丘吉尔向美国请求援助,而这次事件背后的英雄却是一个来自中国的人——钱伟长。他提出的方案,让德军误以为伦敦市中心已经被击中,从而避免了一场可能性的灾难,这份智慧和勇气至今仍令人敬佩。
回国后,钱伟長成为了一名教授,并倡导过许多改革,如学分制、三学期制等,现在这些看似简单但实则深远的话语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还主张拆除各系科之间以及教育与科研之间所谓“四堵墙”,抓住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学制建设以及办学设施等方面进行改进,以培养更有能力的人才。
尽管如此,最令人们铭记的是他的爱国情怀。在1947年面对是否为美国效力的选择时,无论何种压力,都坚守着自己对祖国的情感和忠诚。这份坚持,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品质,也激励着每一个人,无论身处何地,都应保持独立自主,不忘初心,为国家的事业贡献力量。
随着时间流逝,一代又一代人继承并发扬他的精神财富。在天津网友昂雷斐特这样表达:“沉痛悼念我国卓越的科学巨擘錢偉長教授。您的一生是追求科学的一生,是追求进步的一生的,你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将永远被铭记。”陈昌亚副总设计师也表示,“我们应该牢记前辈的大智大勇,大公无私,以及他们为国家奉献的一切。”
最后,我们要向这位老爷爷致以最深切的敬意。在你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你用你的智慧照亮了一片片黑暗,用你的行动点燃了一盏盏希望之光。你说过:“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将继续沿着你开辟出来的大道前行,把握每一次机会,用我们的努力去创造更多美好的东西,让你的灵魂得以安息,同时也让我们能够继续前行,因为这是你期待看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