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月薪4500徐梦桃的社会励志故事中年人小心翼翼地活着
文/沈小星
前天,我遇到了一个朋友,他在职业生涯达到瓶颈期,向我咨询如何增加收入。他的名字叫李哥,今年35岁。他目前正在寻找新工作,上一份工作每月收入4500元,没有奖金,也没有年终奖。他工作了三年。
他对我诉苦说:“我这年龄出来找工作真是太难了。”
李哥在四月份面试了八家公司,但全部都被拒绝了。实际上,他已经给几十家公司投递简历,最终只有八家公司邀请他面试。
35岁的人在职场上遭遇这样的困境,是不是意味着他们不受待见?
是的,在职场上有一种现象——“35岁现象”,许多用人单位会在招聘信息中明确标注年龄要求为35岁以下。
从公司的角度来看,我能够理解这种偏见,它存在于合理之中。
35岁现象:被嫌弃的中年人
为什么会有这么一种情况呢?
首先是体力问题:三十多岁的人,大多数已经在职场上承受了很多压力,他们身体并不像年轻人那样耐干,每天长时间工作,就让自己意识到需要注意保养。而那些刚毕业或不到30岁的年轻人,他们能长时间、高强度地工作而且乐此不疲。
其次是精力的消耗:这个年龄段的人通常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家庭,这意味着他们有更多牵绊,比如孩子、老人的照顾等。因此,他们下班后可能更倾向于回家,而不是继续加班。而那些刚毕业或者还不到30歲的年轻人才是在追求梦想,全力以赴生活中的每一刻。
再者是潜力的考虑:很多公司宁愿给新员工涨薪1000元,也不愿意给老员工涨500元,因为这些新员工有更多未来的潜力和发展空间,而老员工身上的培养价值已然大幅减少,只剩下经验和一些资源支持。但即便如此,这些资源也往往很有限,不易转化成实际效益。
除非你能带走客户或资源过去,为新的企业带来可观察到的实质收益,不然就真的很难找到满意的下一步骤。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候,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能力和知识虽然丰富,却因为缺乏适应现代市场需求而显得过时;你的网络虽然广泛,但却不能有效转化为推动个人事业发展的手段;最后,还有一点,就是控制力,在职场上久居,使你变得更加自信,对新鲜事物产生抵触,从而影响你的表现与进步速度,让你成为阻碍团队士气与战斗力的因素之一。这一切都是因为,你开始将自己视作专业领域内的一名专家,而非学习者和探索者,同时也失去了灵活性和适应变化的心态。当别人画饼时,你听起来热血沸腾,即使最终发现又是一个诱惑,那也是无奈之举,因为这样做可以维持稳定性,与所谓“安全感”相关联。此外,更深层次的问题涉及到认知更新、技能提升以及心理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事业环境,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主动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依赖于客观环境自动改善的情况发生改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做出改变,那么我们的职业生涯就会陷入停滞状态,并最终迎来了那令人不安的情景——"37.5"危机,即当年的某个阶段,我们曾经对未来充满期待,现在却感到迷茫无助,似乎所有努力都付出了,却并没有得到预期中的回报。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专家建议人们要尽量避免等到真正进入那个危机期才进行调整,而应该提前采取措施,为自己打造一个既具有竞争力的又能够持续增长价值的大脑财富库存,以防止这种情形出现。一言以蔽之,如果我们想要避免成为那个被嫌弃、渴望重新证明自己的角色,我们必须学会利用现在掌握的手段去塑造未来的方向,将当前取得的一切作为起点,不断迈进。总结来说,无论你处于何种位置,都应当保持开放的心态,用积极主动的心态去接受挑战,同时也不忘坚守原则,如同徐梦桃一样,她用她的坚韧精神教会了世间万物怎么样才能站起来,再次获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