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人生高薪不等于职业理想的寓言故事
在我们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有一个误区需要被揭开,那就是将“职业理想”与高薪收入相等视。很多人认为,找到一份高薪工作就能实现他们的心愿,但事实上,这只是通往成功的一小步,而非终点。
我的同事曾经如此深信,不仅要有钱,还要名牌企业才是真正的职业理想。于是,他决定辞职去旅行享受生活。但没多久,他发现自己虽然没有担忧温饱,但内心空虚,因为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工作过程,而不是其带来的物质回报。
因此,当你设定你的职业目标时,要记得这一点:高薪并不代表职业理想。生命价值不在于拥有的财富,而是在于完成了多少意义重大的工作。此外,一些研究表明,追求梦想的人,在多年后比只为金钱而奔波的人会获得更多。
所以,我希望每一位求职者都牢记这样的话:事业比金钱重要,机会比稳定重要,未来比今天重要。
用大学四年做出职业规划
许多求职者说,他们开始寻找工作时有目标,现在却感到迷茫。我建议,如果你在大学期间没有培养出自己的梦想,那么这种迷茫是正常现象的一部分。在学校十几年的时间里,你们被教导以考入好的大学为目标。而现在,你们毕业了,却面对着无助地寻找工作的情景,没有任何指导来帮助你们确定方向,因此产生了迷茫感。这时候,你应该如何摆脱这种困惑呢?当然是制定个人发展计划,让自己拥有一个清晰的目标。但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建立起自己的职业理念也需要时间和努力。
我一直建议大家利用大学四年的宝贵时光来规划自己的未来,无论是在专业学习还是拓展兴趣爱好方面,都可以为未来的选择打下坚实基础。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我们应该花费更多时间去理解自我——了解我们的兴趣、适合做什么,以及这些问题如何影响我们的长远规划。大三和大四则更应关注外部世界,比如探索我们所选择行业目前的情况以及哪些公司提供相关岗位,以及为了获得这些岗位,我们还需要准备些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树立起自己的职业观念,并且初步勾勒出了通向梦想之路的大致轮廓。
先就业再择业并不意味着妥协
鉴于紧张的就业市场,我建议所有求职者采取“先就业再择业”的策略。当第一份工作变得更加重要,但它仍然不足以定义一个人的一生。有人说:“不管怎样,我一定要实现我的目标,即使不能达到,也要尽力。”然而,这可能并非最佳选择。我鼓励大家采用“两步计划”来实现他们的心愿。如果设定了一个宏伟的目标,不要急切地要求马上达成它。你应该告诉自己:“这是个很好的愿望,我怎么才能更接近它?”如果目前看起来可能性较低,那么你该做些什么让这个可能性最大化?
举个例子,有一个美国读书的小伙伴,他所在学校并不显赫,他成绩也不错。他决心进入Google公司问我是否有此可能。在询问他一些基础知识后,我发现他聪明但缺乏专业知识。我告诉他虽然目前这样的情况确实难以进入Google,但是如果继续努力或许有一天会有机会。他继续问:“我可以做些什么让这个可能性最大化?”于是,我建议他攻读硕士,并推荐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给他,因为那里计算机学院教学务实且容易入学,而且费用相对便宜两年后,他拿到了硕士学位,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名Google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