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之光奥巴马的启示之旅
信仰启示:奥巴马的社区征程
在芝加哥贫民区,年轻的奥巴马投身于社区建设中,他深知教堂和牧师对于改善当地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然而,这些教堂却因许多成功的黑人居民搬迁到郊区而逐渐衰败,只有留下最贫困的人群。面对这一现实,奥巴马认识到他必须建立自己的宗教信仰,以便赢得社区居民的尊重与信任。他选择了三一联合教会,那里的成员以专业人士为主,他们承诺“鼓励成功,但不放弃服务”。这正是奥巴马想要传达给世界的信息——即使取得成功,也要回馈社会。
2004年的那场著名演讲以及随后出版的《无畏希望》,都是源自三一联合教会牧师耶利米·赖特的一段布道。这位牧师成为了奥巴马的心灵导师,无论是在考虑竞选前途还是在做出重大决策时,赖特总是成为他的顾问。在回忆录《我父亲的梦想》中,奥巴马描绘了他与赖特初次相遇的情景,那是一次改变命运的邂逅。
在《大无畏希望》的“信仰”章节中,奥巴마详细阐述了他对宗教信仰道路上的探索。他写道,在日常工作中的坚持,以及那些在逆境中保持希望和尊严的人们身上,他看到了《圣经》的力量。他理解:“信仰并不意味着你没有怀疑,也不意味着你放弃对这个世界的把握。”
当人们质疑为什么这样有才华的人仍然留在穷人区时,奥巴马反问他们:“你们退休了为什么不过安心日子,却要出来找罪受?”他们回答说,是因为出于信仰。然后 奥 巴 马 回 答 道,“我也是出于 信 仰”。
引用圣经中的“我是同胞弟兄守护人的话语,他表达了一种责任感,即幸运之人应照看并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2004年党内提名大会上,他引用这句话来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履行守护职责,使美国成为一个更美好的国家。
最后,在另一场演讲中,他谈及自己渴望带来尊严生活,并引述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生前有用,身后富有。”对于渴望拯救者寻找指南针的人们来说,奥巴马提供的是一种约翰·肯尼迪式慰藉,每个人的努力都是上帝昭示方向的一部分,而真正拯救自身则需发掘内心深处希望和信念,然后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