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的简短故事陈道明六十前行无用方得从容
文/陈道明 ——无用方得从容:一场奇技淫巧的追寻
一晃,六十岁的年纪悄然降临,每当我深思养生之道,那些“奇技淫巧以悦妇孺”的生活方式便显得格外重要。或许,这种态度与我的少年时代有关。那时,我生于天津一个中医世家,父亲是燕京大学毕业的英语教授。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我初心满怀,梦想成为律师、外交官或医生,但高中时期为了逃避上山下乡,便意外地报考了天津人艺话剧团。
在剧团里,一直未能展现出特别突出的才能,多年来我都在舞台上默默付出。我曾以为自己错过了属于自己的舞台,而演艺界似乎也是一片大锅饭相互补充的景象,加之自我感觉“入错了行”,对有所成就没有太高期望。因此,我学会了一种看淡一切的事物,不像现在社会那样强调竞争和急功近利。
然而,在这个崇尚“有用”至上的世界里,无数技能逐渐失去了提升自我、给人带来快乐的初衷。而美好往往来自于那些被认为无用的东西——如春雨中的细水润物,或是刺绣带来的温馨;诗词歌赋抚慰人的心灵深处。老子《道德经》中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生命既包括肉体,也包含精神,最终,是后者让我们超越平凡。
在闲暇时光,我会弹奏钢琴这份私密的情感表达。每日两小时练习,有时甚至达到四五小时。我珍视那台电子钢琴,它伴随着我穿梭于不同的拍摄现场,即使没有它,也会使用手风琴和萨克斯管进行表演。这段时间是我排解内心不满和压力的方式之一。
进入中年之后,我迷恋上了书画,没有门派,只追求个人风格。在墨汁铺纸前,用地图回忆拍戏旅行的地方,然后挥笔泼墨创作山水画。一旦完成,便贴在书房墙上反复观赏,对比,最终感到满意。这背后的过程,是一种静谧而专注的心理状态。
此外,还有棋艺,它让我沉醉其中,从围棋到国际象棋,再到各种跳棋游戏,无所不知。不过最喜欢的是与自己对弈,因为人生的智慧,就如同棋局一样,在你自己的选择中找到了答案。
偶尔,当思念女儿远方时,便会动手做糖人、面具,或是裁剪衣服,为她准备礼物。此外,与妻子共享缝制皮质包包的手工活,更是一种夫妻间共同愉悦生活的小确幸。在这种宁静安详的氛围中,我们一起品味着彼此制造出来的心灵港湾。
最大的梦想是写杂文,如鲁迅先生那样,以文字去记录和思考世界。我渴望有一段宁静时间,将心净化,无杂念,只为写作。但迄今为止,这个愿望还未实现,因为需要一个恰当的心境,以及足够纯粹的情感空间去探索文字的一切可能性。
有人说现代生活忙碌压力重重,要找到闲情逸致简直难上加难,但正如鲁迅所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尽管工作繁忙,但只要设法调整节奏,让空余时间变得宝贵,这样我们才能够保持自主性,不受周围喧嚣干扰,将精力投入到读书、练字、弹琴、下棋,以及为亲友制作衣饰这些小确幸活动中去。不论它们是否被世俗视为“奇技淫巧”,但它们构成了我的独特生活方式,让我的内心保持清新,让精神世界丰富多彩,使得即便是在今天这样忙碌的人们眼里,也能显得悠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