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前夕陈道明的无用之年15个励志故事中的从容篇章

  • 励志故事
  • 2025年02月15日
  • 60岁前夕,陈道明的无用之年:15个励志故事中的从容篇章 一晃都年近六旬了,说不注意身心健康那是假的,但上升到正经八百的“养生”高度,又似乎不那么对味儿,因为我做的,用冯小刚的话说都是“奇技淫巧以悦妇孺”,不过,不做无为之事,又何以遣有涯之生?这观念打远了说,可能与我早年的经历有关。我生在天津一个中医世家,父亲是燕京大学毕业生,后在天津医科大学教英文。受家庭影响,我少年时期的理想是当律师、外交官

60岁前夕陈道明的无用之年15个励志故事中的从容篇章

60岁前夕,陈道明的无用之年:15个励志故事中的从容篇章

一晃都年近六旬了,说不注意身心健康那是假的,但上升到正经八百的“养生”高度,又似乎不那么对味儿,因为我做的,用冯小刚的话说都是“奇技淫巧以悦妇孺”,不过,不做无为之事,又何以遣有涯之生?这观念打远了说,可能与我早年的经历有关。我生在天津一个中医世家,父亲是燕京大学毕业生,后在天津医科大学教英文。受家庭影响,我少年时期的理想是当律师、外交官、医生,人生规划里完全没有“演员”。但高中时为了躲避上山下乡,有个正经的城里饭碗,不得已报考了天津人艺话剧团。

进剧团后也没有一鸣惊人,多数时间都在舞台上跑龙套,一跑就是六七年。那时候演艺界都是吃大锅饭,主角和配角的收入相差不大,加上自我感觉“入错了行”,对出人头地没有什么奢望。人生起步阶段没有经历什么急功近利的熏陶,所以很自然地便学会了将很多东西看淡。不像现在的演员,被接受太多以竞争为主、甚至强调“你死我活”的教育心理整个就跟着急功近利了。

其实不光演员,现在整个社会都得到了“有用强迫症”,崇尚一切都以“有用”为标尺,有用学之,无用弃之……许多技能和它们原本提升自我、怡情悦性的初衷越行越远,因此社会变得越来越功利,而人心变得越来越浮躁。但这世界上许多美妙都是由无用的物带来的,一场猝不及防春雨或许无用,却给予人们沁人的心脾感;刺绣和手工或许无用,却带给我们美感和惊喜;诗词歌赋或许无用,但它可以说中你的心声,抚慰你的哀伤……

老子在《道德经》里也讲:“圣人处于无为之事,其仁如万水千流。”人的生命包含肉体和精神,上者是基础下者是升华。而与其一味追求有用的物,不如静下心来细品味那些无用的物所带来的静谧与美好。心安,则身安。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最大的乐趣来自于弹钢琴——我的绝对私密朋友。在混迹于社会时难免会有一些郁结,这些练习便成为了排解这些郁结的心灵药剂。

进入中年后,我迷上了画画,没有门派,也不讲章法。我磨好墨汁铺好宣纸,然后打开地图回想拍戏过往的地方,然后挥笔泼墨画山水。一边画,一边观赏直到自觉完善。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书画之间存在一种神秘而不可言说的联系。

此外,我还钟爱棋艺,从围棋象棋国际象棋再到军棋跳棋斗兽飞行五子华容道等各种各样的游戏算得上精通。不过,只喜欢独自一人下棋。在这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关于生活哲学的人生智慧,比如借助这些游戏去思考宇宙间深广的人文关怀,以及人类生命浅短的一面。

偶尔,我也会做点手工工作,如糖果制作木工裁缝等。我家里的一个房间专门用于存放这些工具,这些活动是我拿手的事情。当女儿留国归来或者想要一些特别礼物时,我就会利用这一切来表达我的爱意,同时也是宽慰自己的方式之一。

当然,最让我快乐的是写杂文。我最喜欢鲁迅先生,他那种风格清新朴实,让我敬佩至极。在空闲的时候,当窗外飘落着雪花,那种宁静让我的思绪自由飞翔,便开始动笔写作。但即使如此,在现今忙碌且紧张的人们眼中,这样的闲情逸致似乎已经成为过去式。但对于保持个人身份本质来说,这份宁静却显得尤为珍贵。

有人提醒我们时间宝贵,我们应该如何安排呢?其实,就像鲁迅所言,“时间就像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能找到。”所以,即便我们的生活被繁忙填满,我们仍然可以挤出一点点时间去享受那些平凡却又令人愉快的事物:读书练字弹琴下棋,为亲朋戚友准备衣裳包包。这不是因为它们更重要,而是在这个纷扰世界中,让自己保持独立完整,是一种坚守自己的选择——使用你所有的一切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宁静空间,使内心纯净而丰富多彩,从而抵御世俗烦恼,将身体机能维持良好的状态。如果问养生的秘密,那么就在于这样的日常积累,让每一步走向更加轻松,更接近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