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集团万隆世界500强中的杀猪匠一生只做一件事拥有奋斗精神的名人故事

  • 励志故事
  • 2025年02月23日
  • 我,万隆,是双汇集团的董事长。我的生活哲学是“一生只做一件事”,而这辈子最让我热爱的事情就是“杀猪,把猪杀好”。 从退伍开始,我就进了年年亏损的漯河肉联厂,那时,它的资产不过468万,而亏损却高达580万。80年代初,当猪肉价格上涨,老厂长准备储备1500吨猪肉以便春节销售时,我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如果不及时外销,春节后猪肉价格将大幅下跌。”他采纳了我的建议,我们立刻抛售猪肉

双汇集团万隆世界500强中的杀猪匠一生只做一件事拥有奋斗精神的名人故事

我,万隆,是双汇集团的董事长。我的生活哲学是“一生只做一件事”,而这辈子最让我热爱的事情就是“杀猪,把猪杀好”。

从退伍开始,我就进了年年亏损的漯河肉联厂,那时,它的资产不过468万,而亏损却高达580万。80年代初,当猪肉价格上涨,老厂长准备储备1500吨猪肉以便春节销售时,我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如果不及时外销,春节后猪肉价格将大幅下跌。”他采纳了我的建议,我们立刻抛售猪肉,只用四天时间赚取了50万。这次行动让我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之后,我从一个办事员逐步升职,最终成为新的厂长。在那个时候,肉联厂里有很多关系户,他们整天只是说说不干。我可不管这些,只想着如何把企业搞活,让800名职工有活干,有工资发。为了这个目标,我大胆进行改革,实施了“三打破”策略:首先是打破工资结构,使多劳多得;其次是打破铁饭碗,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人员都予以开除;最后是打破铁交椅,即能者上、平者降、庸者下。

结果,这个措施让我们当年的亏损转为盈利,为10万元人民币。我还瞄准着中苏关系正常化的机会,将分割加工室用于向前苏联出口1000吨猪肉,全年总量达到5万吨。五年后,我积累下了1600万元的家底。

1992年,当苏联解体使出口路被堵塞时,大部分肉联厂陷入困境,但我早已准备好,“上马火腿肠项目”。我发现发达国家在食物中占比30%-50%,而中国不足1%,市场空间巨大。我募集资金后,从国外引进生产线,并建立亚洲最大的一条龙加工基地和工业园区。

1992年2月,我们推出了第一批“双汇”牌火腿肠。但当时江湖霸主洛阳春都火腿肠也很强势。不过,当春都老板盲目扩张并逐渐失去优势时,我抓住机会推出了更高档产品——“双汇王中王”,以土猪冷鲜为原料,以保留香味为关键,并且请来明星代言人提升品牌知名度。一年内,我们就成为了龙头老大,营收突破20亿。而到了1998年12月,我们成功在深交所上市。

经历了一段风波之后,我又将目光投向冷鲜肉市场。我引入全流程冷链系统,不仅实现生产、运输、销售和经营全流程冷链,还采用连锁经营模式。到2003年,我们已经屠宰5000万头猪,每年的销售收入超过100亿。

然而,在2011年的“瘦肉精事件”发生后,我们遭遇重创,但我坚定地面对错误:“错就是错,不要找任何理由。” 我们公开承诺食品安全制度化,以及源头控制和检验措施。此举帮助我们走出低谷,再次稳固基础。在2016年的数据显示我们的营收已经恢复到518亿,而77岁的我依然坚守于岗位。“我只是一个标准的杀猪卖肉的屠夫。我什么事儿都不干,就干这一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