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探索世界上成功女性的例子曾国藩励志帝
曾国藩:励志的世界成功女性典范
1872年3月12日,曾国藩在李鸿章为他精心挑选的两江总督府里平静离世。随后140年,他被不同的人群所关注。与历史上许多成就一番功业的伟人相比,无论是家世还是天资,曾国藩都没有什么优势。他位极人臣之路常常被当做一部成就教科书。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细读曾国藩。内圣外王的中兴名臣也好,老奸巨猾、扼杀进步的刽子手也罢,他的身上被叠加了无数重相互矛盾的标签。从一个才学平庸的“愤青”到位高权重、匡扶清室的一哥,他内心强大,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励志帝”。
家世或天资,曾国藩都无优势,但他的励志之路终靠和光同尘。
初入仕途时,曾国藩开始针砭时弊。他在日记、书信、诗文中不止一次流露出当官没意思,希望弟弟们赶紧成才养活全家,而自己辞官奉养双亲的心愿。在咸丰去世后,即位皇帝下诏“求言”,曾国 藩激动,上奏折骂京官退缩琐屑;骂外官敷衍颟顸,并建议皇帝“日讲”。咸丰对此感兴趣,让他详细解释。他画了一幅讲堂图,由于不擅丹青,图画得不好,被朝中官员引以为笑柄。
曾国藩得罪了不少京中权贵,对北京几乎人人喊打。而接下来几年,他一样是处处碰壁。在这段时间里,以道学家的面孔,不顾虚伪圆滑、尔虞我诈,一直看不惯官场那套,从北京到湖南再到江西,都处处得罪人,最终与皇帝闹得有些不愉快。当他守孝两年后,从一个愤青变成了通透起来的人。
当他再次出现在长沙时,他朋友们发现变化巨大。他变得几乎让人认不出来。这甚至让胡林翼和郭嵩焘深以为忧,以为他委曲求全失掉了方刚之气。
1864年7月21日,当九弟曾 国荃发来攻克天京捷报时,对这个消息除了最应有的喜悦外,还有莫名恐惧,这种恐惧来源于对官场黑幕的不确定感。这场13年的战役终于告一段落。一周后的慈禧封其毅勇侯,加太子太保赏双眼花翎,使其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1972年3月12日,在午后突感脚麻逝世前夕处理最后公务竟是派遣中国学生去遭受痛恨的地方——留学。在生命最后八年的纠结期内,一切似乎都难逃悲催命运。但正如往昔那样,“一哥”不是那么好当,也许环境又身处乱世真诚也好奸佞也罢,最终难以脱离悲催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