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友情岁月演唱会2015的某个瞬间你是否感受到了与朋友之间关系的分水岭
频繁出现的对话中,有这样一段:听说你最近变动了工作,收入如何?我注意到你的朋友圈更新了新的生活点滴,但却没有告知我这份喜讯。据说你们前些日子有激烈的争论,那是因为什么原因呢?……也许提问者之所以提出这些问题,不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更渴望从对方的回答中感受到一种安全感——如果对方愿意分享,那么就是信任;若不愿开口,则意味着未曾把我当作真正的朋友。自始至终,提问者都将自己置于首位,而完全忽视了对方的情绪和处境。在感情关系中,无论多么微小的问题,都可能演变成深刻的裂痕。
随着我们成长,我们珍贵的心灵时间和情感变得越来越稀缺,友谊所需付出的成本日益增加。能够共度一天愉快时光已成为奢侈品。我们希望在工作和学习带来的疲惫之后,可以与朋友享受放松时光,而不是承受社交压力。正如一个被广泛讨论的问题:“友谊应该达到的最佳状态是什么?”有人给出了答案:“每次相聚,都能感到无比舒适。”我们可以交流最新的话题,如追剧、兴趣爱好或旅行计划,但务必要在对方显露不快的情况下,停止询问隐私。
感情和耐心是无法抵御磨损的。一旦积累起一点点不满,便可能引发友情的大爆炸。许多关系里,人们擅长倾诉自己的想法,却往往像婴儿般似懂非懂地倾听他人。这类对话中,你常常听到的是“我要讲”,大家似乎都急于抢占表达者的位置。当宣泄完自己的情绪后,他们会觉得这是因为你们之间关系好,所以才会对你这样,对其他人不会有相同的情况发生。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感觉不断积累,在倾听者心里形成负担,最终消耗掉他们耐心以及对这段关系的信任。不少感情逐渐疏远,并非由于误会或背叛,而是在沟通上出现问题,从而导致分歧。一段美好的交流应如打羽毛球一样——双方轮流发挥,你表达一个观点,我吐槽两件事,让双方都参与进来,同时进行表达和倾听。如果观察那些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他们通常学会降低自我的部分,将自己放在他人的立场上去理解并同理对方的情感。
我们应当花费更多时间去用心倾听,就像寒冷冬季中的刺猬一样,只要保持适当距离,就不会太过近迫而痛,也不会太过遥远而冷。在社交界限上保持一定距离,是个明智之举,就像坐地铁时选择人少车厢,或乘车时选择后排座位那样,以获得个人空间。此外,还有一句话形容得恰到好处:再好的友谊也应有距离,一味热闹往往空洞无物。而恰到好处的界限,不但让彼此免除遮挡彼此光照,也使得每个人自由发展,让我们的友谊焕发出最饱满的一面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