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的梦想里结婚的钟声响起但时间静静地流逝我却始终未能遇见那一位心中充满了对爱情诗句经典的向往
几天前,我在微博上看到了一条#36岁单身男被家人催婚#的热搜,视频里,一位36岁仍然未有定音之人的男子,对着镜头说:“被家人催的时候,我就会躲出去,可是也知道岁数到了,总归是要结婚的。”
我忍不住点开评论,然后我看到了很多和我一样觉得很慌张的人,他们有的二十来岁,有的三十出头,都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焦虑自己的婚姻问题。结婚这件听起来很神圣的事情,在亲人朋友的劝说下,好像也看起来无关爱情,而是变成了一个普通人必须要完成的一个任务。
前几天,我看了一期芒果台节目《我家那小子》,节目里有70后的朱雨辰,有80后的钱枫,也有90后的陈学冬和武艺。镜头记录下他们作为孩子和妈妈之间的对话,这四个单身汉在面对妈妈的时候,也都无一例外地面临着同一个问题:被催婚。在节目花絮里,有一段旁白感动到我,说催婚的背后,是一个有点悲伤的因素,是因为妈妈并不是特别了解孩子,她们误以为这是孩子所需要的,而孩子们忙于工作,也忘了和父母好好沟通。
其实换个角度去想,被催婚这件事,其实是被担心、被牵挂的一种过程。我们总是自以为自己过得很好,满心欢喜地享受着当下的时光。但父母们并不理解我们所看到的大世界,他们只看到了我们的生活细节,看见了我们堆积在餐桌一角外卖盒,看见了抽屉里的成箱泡面。这就是为什么她们才会觉得,我们真的需要一段婚姻,需要一个人来好好照顾自己。
这个世界给予我们的焦虑,更多的是来自于对我们的关心。我可以选择自己认为好的生活,只要让世界看到你过得很好,不是生病还吃着泡面,不是凌晨两点焦虑地加班,而是我真的过得很好。我想起隔壁家的姐姐半年前回家,与父母提起她要在公司楼下买一间70平米的小公寓。她带父亲母亲去了一趟她工作城市,让他们亲眼看看她的小屋,以及她的生活,那一次旅行改变了家庭对于她的态度,从惦念转为尊重,从焦急转为骄傲。
尽管心里依然有点不放心,但是他们开始尊重姐姐做出的选择,并相信她告诉他们的话:“我会结婚,只是我要等到对的人。” 我知道很多已经超过25岁还没有计划的人会常常感到不安,我也曾这样。我担忧是否能够找到喜欢的人,或许最后成为高龄产妇,最终带来许多困扰。但尽管如此,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拥有就能万事如意,没有得到便不会再复活,所以如果能够早一点遇到对方,即使带他去见我的父母、家人与朋友;但如果他迟迟不出现,我也愿意独自一人漫步山水,看遍世间美景。这是我坚持不懈应该拥有的权利。而面对那些催促我们快些结婚的声音,我将搂紧母亲的手臂,用真挚的话语告知她:“母亲,如果有一天我决定走进教堂,那一定是在爱情之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