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交友境界友情链接的买卖
我曾经以为,朋友是麻烦出来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明白了这句话背后的深刻含义。在计划经济年代,当年轻人结婚时,他们往往需要借助朋友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购物票到电冰箱、电视机,再到双人床,每一次购买都是一次挑战。相声中那些讽刺不正之风的段落,如高英培和范振钰的“后门走得勤”,至今仍让我想起那个时代的种种不合理。
当时,有些人以认识垄断行业的人为荣,这种功利性的交友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广泛传播。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逐渐意识到了这种交友方式带来的局限性。今天,即便是在网络上,有些人仍然试图通过加入所谓更高层次的人脉圈子来提升自己的社交地位,但这种行为往往只是一场空。
我始终相信,只有在个人能力足够强大时,不需要刻意去寻找“人脉”,真正有价值的人才会主动与你交流。如果你自身能力不足,那么即使建立了所谓的人脉圈,也不过是沙上的塔楼,最终只能倒塌。
苏东坡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他能找到与朋友共鸣的地方,同时也能够容忍彼此间的小矛盾。这就是他交友境界的一个典范。他与黄庭坚这样的不同性格好友之间,并没有因为小节上的差异而产生分歧,而是选择了一种和谐共处的心态。
管宁割席绝交华歆的情形,也体现了一个人的品行如何影响他的朋友关系。当管宁发现华歆对金子表现出贪婪以及对官府轿车表示好奇时,他就断绝了与华歆的关系。但华歆后来成为魏文帝、魏明帝朝廷中的重臣,其清廉自持和宽厚待人的品质赢得人们敬仰。
富兰克林在其自传中提到的,与资深国会议员关于藏书的情感交流,也是一个美好的例子。他并不是为了获得某个人的支持,而是基于共同兴趣——阅读——才开始了一段难忘之旅。这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交友境界,它超越了功利性的互惠互利,更重要的是基于共同价值观和兴趣点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