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青年楷模人物的童年生活又怎样
他们如何在成长的道路上展现出独特的一面?我们来探索一下巴菲特、比尔·盖茨、李嘉诚、李彦宏、丁磊和马云等富豪们的童年故事。
比尔·盖茨:不修边幅的少年
在比尔·盖茨家中,讨论总是既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他的同代人即使是在那个年龄也能看出他的与众不同。每年,他和朋友们都要去夏令营。在数学和自然方面,比尔比同班同学更胜一筹,他需要上一所对他充满挑战的学校,随即父母决定送他去湖畏中学,一所专门招收超常男生的学校。这是西雅图一所限制最严的学校,它以严格的课程要求而著称,是个“连哑童都聪明”的地方。
巴菲特:5岁开始赚钱
沃伦·巴菲特自小就觉得数字是非常有趣的事情,并显示了超常的数字记忆能力。他能整个下午和小伙伴拉塞尔一起,记录街道上来来往往的汽车牌照号码。到了晚上,他们又开始重复自认为有趣的小游戏:拉塞尔在一本大书上读出一大堆城市名称,而巴菲特就迅速地逐个报出城市的人口数量。当他五岁时,就摆起了摊子,在繁华市区卖柠檬汁。
李嘉诚:14岁弃学打工
1939年的中国,与日军作战期间,李嘉诚的一家冒着随时可能被杀害的情况逃离潮州城,最终辗转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庄静庵里。为了给父亲治病,李嘉诚从此不得不眼含热泪,无奈地结束了他的学业出来打工,以维持一家的生活。当年那个14岁的小孩已经长成了一个精瘦但结实、小伙子,用他还很稚嫩的手掌做起了一番事业。
李彦宏:戏曲梦想
山西阳泉的一个普通家庭中,有三个姐姐、一位妹妹,以及一个腼腆温和的小男孩——李彦宏。在父亲带他看戏曲电影之后,他迷上了戏曲,不久后甚至参加了晋剧团,但这个兴趣很快淡去了。他真正喜欢的是舞台上的那种展示才华与感染人的感觉,这种爱好与现在百度坚持“用技术改变生活”的理念是一脉相承之物。
丁磊:第十名现象
1986年的奉化中学里,有56位新生,其中之一就是未来的阿里巴巴创始人丁磊。那时候,他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大二学生,从未料想到自己将成为未来中国最成功企业家的候选人。在高考中,只得入读电子科技大学,这对于当时排名仅次于四五十名中的丁磊来说,是一次意外惊喜。而江鸿老师评价道:“学习成绩排在第十至二十位之间,从来没有杀进班级前十名,更别提在年级内。”
马云:《人生》改变命运
马云小时候是个傻孩子,即使经历过许多挫折,也从未放弃过追求梦想的心态。他曾因为考试成绩差而转学,但那并不阻止他继续向前走。在一次偶然捡到的路遥先生《人生》这本书之后,对于那些曾经让自己感到沮丧的问题以及对未来充满疑惑的问题,都迎来了新的答案,那些问题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因为马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史玉柱:陈景润梦想者
史玉柱18岁离开故乡之前,就养成了爬山习惯。那一年,他高中毕业便“下放”到社会工作。此前的初二之前,史玉柱成绩不好,不过由1977年的恢复高考,让他开始认真学习。此前,他高中毕业就“下放”。然而,当18岁之前见识过大上海繁华之后,最深印象留下的却是南京路上的国际饭店还有外滩,那里的楼层远非怀远县城可比拟,因此激发出了成为数学天才陈景润一样伟大的愿望。但这份梦想并未实现,而史玉柱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