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奋斗的名人例子中富豪们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比尔·盖茨不修边幅的童年,巴菲特5岁开始摆地摊,丁磊在学业上一直排在班级十名左右,而马云则因为一本书改变了人生。这些成功人的成长经历各异,但都有着共同的追求和坚持。
比尔·盖茨:童年不修边幅
在家中的餐桌上讨论总是既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比尔回忆道:“那是个内容丰富的学习环境。”他在数学和自然方面也更胜一筹,这促使他的父母决定送他去湖畔中学,一所专门招收超常男生的学校。这是西雅图一所限制最严的学校,它以严格的课程要求而著称,是个“连哑童都聪明”的地方。
巴菲特:5岁摆摊赚钱
巴菲特自小就觉得数字是非常有趣的东西,并显示了超常的数字记忆能力。他能整个下午和小伙伴拉塞尔一起,记录街道上来来往往的大车牌照号码。到了晚上,他们又开始重复自认为有趣的小游戏:拉塞尔在一本大书上读出一些城市名称,而巴菲特就迅速地逐个报出城市的人口数量。
李嘉诚:14岁弃学打工
为了给父亲治病,李嘉诚离开了心爱的小学,用他还很稚嫩肩膀挑起赡养慈母、抚育弟妹的事业。他先在舅父庄静庵工作,然后17岁时,在香港的一家五金制造厂以及塑胶带制造公司当推销员。
李彦宏:童年迷上了戏曲
李彦宏对戏曲产生了兴趣,他甚至加入了一次晋剧团,但是这个兴趣很快就淡了。相比于学戏,上学因为正统而更具有吸引力。对于李彦宏学戏曲,还可以做一种解读,他其实真正喜欢的是那个舞台,只是在舞台上才能展示自己的才华,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他的存在,这与现在百度坚持“用技术改变生活”的理念是一脉相承。
丁磊:第十名现象
丁磊虽然初入奉化中学时只排名四、五十位,但每次考试他的排名总有进步,最好不过是在第十至二十位之间,从未杀入班级前十名,更别提年级内了。在高考中,他以高出重点分数线1分被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录取,这符合“第十名现象”,即学习成绩排在一个班里约10到20位的人,有望成为日后最出人头地的一个。
马云:一本书改变人生
马云从小就是一个傻孩子,对家庭压力大,不得不转校杭州八中。他说:“我大愚若智,其实很笨,我脑子这么小,只能一个一个想问题,你连提三个问题,我就消化不了。”但有一天,在金华火车站捡到路遥《人生》这本书,此书改变了马云:“我要上大学。”
史玉柱曾梦想成为陈景润
从初中开始,史玉柱不为什么,就为几个要好的同学都去爬山,因此养成了爬山习惯。在恢复高考之前,他高中毕业直接下放。但18岁之前两次见识过上海繁华,让史玉柱印象深刻的是南京路上的国际饭店还有外滩。而外滩上的楼,与怀远县城里的楼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