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为理想而奋斗的人物故事书籍封面上两色的光芒
开普勒的双色人生:为理想而奋斗的人物故事,书页上两色的光芒
文/张前
古罗马著名学者塞涅卡说:“真正的伟大,即在于以脆弱的凡人之躯而具有神性的不可战胜的力量。”这句话完全适用于开普勒。他正如古希腊神话中的赫拉克里斯,是一个坐着瓦罐漂渡重洋去完成神圣使命的人。
让我们先来看下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留下的两份简历。
第一份人生简历:开普勒,1571年12月27日生于德国符腾堡魏尔,是7个月的早产儿。父亲早年离家出走,母亲脾气极坏。他从小体弱多病,4岁时,天花在他脸上留下疤痕,猩红热使他的眼睛受损。他高度近视,一只手半残,长得又瘦又矮。1601年,对他人生产生重要影响的恩师去世。1612年,他至爱的妻子去世。他一生穷困潦倒,1630年11月15日,年近花甲的他在索薪途中病逝于雷根斯堡。他,这样的生活是由战争年代铸就,一生的艰难都在宗教中度过。厄运在他活着时不放过他,在“三十年战争”期间,他墓地被对立派夷为平地,将尸骨荡然无存。
第二份人生简历:开普勒,不懈努力、智力超群,以奖学金求学。在1587年的春天,他踏入了杜宾根大学,那里学习的是神学与数学。这一年间,他成了热心宣传哥白尼学说的天文学教授麦斯特林得意门生。在1591年的毕业典礼上,他获得了硕士学位。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应邀到奥地利南部格拉茨的一所路德派高校担任数学教师。在1594年的秋季,当第谷·布拉赫向公众展示其巨大的新望远镜时,无疑激起了一场科学革命风潮,并且改变了人类观察宇宙方式。随后,在1600年的夏末,就这样一位才华横溢、充满野心和好奇心的人物,被选为第谷助手,而当这个伟大的星空探索者于1601年离开地球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替代他的位置。但即便如此,在那之后不久的一个夜晚,有一位身材矮小,但思想高昂、眼光锐利、一丝不苟、坚韧不拔的人接管了宫廷数学家的职务,并继续完成那些未曾完成的事业。这就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之一——约翰内斯·开普勒。当这个世界开始认识到行星之间存在规律性的运动规律后,这个人成为了引领这一发现转变成理论体系的大师。而这些理论将成为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之基石,为现代物理学奠定基础,使得这位科学家的名字永远刻印在人类历史上的一页——被誉为“宇宙法则”的制定者。
尽管面对疾病、贫困、宗教冲突以及战争带来的磨难,但这种经历并没有阻止或消磨掉他的精神追求和坚定的信念;相反,它们成为了推动他不断前进所必需的心灵燃料。而凭借对自然规律深刻洞察力的执着追求,以及那顽强不屈献身精神,最终帮助他克服种种障碍,从而赢得了科学界最高荣誉,被尊称为“编织宇宙秩序”的卓越人物。
更多励志人物,请点击查看:http://www.li96.com/lizhiren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