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素材周成刚那段清醒前行的求学足迹
201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素材:周成刚那段清醒前行的求学足迹
周成刚,北京新东方学校校长,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苏州大学,大学任教十年;1995年自费留学澳大利亚后获传播学硕士;1998年被BBC录取,2003年回国加入新东方。
三年比十年更重要
高考时,周成刚的英语成绩在江阴市考了第一,从小梦想着成为一名出色外交家的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北京外交学院。凭借当时英语笔试口试第一的分数,周成刚完全有可能被录取,但最终进入苏州大学英语系。他与班级同学俞敏洪等人纷纷考入北大、复旦等名牌大学,这让他的心情难以平静。
似乎悲痛的情绪还没有化开,他不得不面临一个对他来说很严峻的问题:毕业后到中学还是留校?就像莎士比亚笔下的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喃喃低语:“To be or not to be, is a question.” 那时,没有人告诉周成刚,他应该追求什么东西,要如何摆脱困境。“我只有两条路:毕业之后去中学教书,或是争取留校。我很清楚地知道,只会让我离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远。”这个内心的委屈反而成了奋进的动力,让他成功当上了大学教师。
“人的是无限,但不可能在所有方向都获得那么多。”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取舍,我们需要对这个世界进行清醒分析和判断。“多年后我再去看,我发现自己的英语比其他同学坚实得多,更保持着开阔的心胸。十年之后,我到澳洲留学去了英国工作,而那些只到中学教书的人之间差距更加巨大。我不是评价两种生活好坏,但可以肯定,当初决定使我离梦想更近。”
谁都知道要努力,但是究竟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一定是具体、清晰、通过努力能达到的目标,不要想十年的事情,只要你能做好的三年,那就是你的重点。”自从高考英语第一名以来,周成刚发现自己在语言上的天赋,并开始刻意培养自己,在电视广播主持人的表述和演讲家演讲技巧上下功夫,还阅读大量西方哲学著作,比如《西方哲学史》、《苏菲的世界》和《大问题》,这些思辨能力让他在新东方“万人演讲”上赢得掌声,使他能够在各种人生抉择中做出正确选择。
看得远些总没错
有时候清醒意味着将目光放得更长远。在澳大利亚留学期间,他意识到把英语作为研究对象并非明智之举,所以转到了另一所大学主攻新闻传播专业。在BBC记者生涯中,这些新闻价值、二级传播、议程设置理论运用自如。曾经翻译外国书籍,以至于手抄修改誊写,这些基本功终于派上了用场。
回到中国后,与俞敏洪重逢,一句玩笑深深触动了他的心。他放弃了取得英国永久居住权和全家移民加拿大的机会,更抵抗亲友阻力回国加入新东方。“为什么不走这条路呢?”经过深思熟虑,他最终决定回国创业,“确实,在BBC工作可以拿高薪,但办护照、永久合同、福利保障又算什么?”
2003年的创办上海新东fang并推行管理改革那一年,将部门打通实现业务体系化制度化,将新东fang重新整合为一支骁勇善战队伍。这次改革节约企业成本,使北京新东fang取得历史最佳业绩。对于英文改变他的生活给予精神物质双丰收,以及清醒判断给予他自信,是一次次成功创造了一份丰富的人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