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如梦曾国藩泪俱来
文/流沙河
回忆高小初中,国文教师选讲《曾文正公家书》,催人渴睡,记不起讲些啥。校长每周训话,又抬出曾国藩大圣人做榜样,烦死人了。40年代来成都读高中,《曾文正公家书》有廉价本,青年路书摊上摆着呢。本想翻翻,听同学说蒋委员长爱读此书,便决心不看了。50年代做了编辑,又听同志们说此书“透顶”,想看看到底是如何,图书馆里又没有了。
60年代入学,一次偶然间在大学图书馆的角落发现一本《曾国藩家书》,非常吃惊。这家伙,上承三省吾身的祖训,下开自我批评的先河,他时刻不忘修身养德,不仅如此,还狠抓自己活思想、斗私字一闪念。他不是像我们和我们所见的一些人那样,只是挂在嘴上的自我批评,而他有具体措施,将之落实在行动上。
道光二十二年,他三十一岁,从十月初一那天起,就爆发了一场内心深处的反思,对自己订立了一个“日课册”,名为《过隙影》(联想到“过电影”)。天天在上面写:“每日一念一事,都要写下来,以便触目克治。”凡是在白天犯下的恶行,无论是身体上的、心理上的或言语上的,都要记录出来,并且保证终生不间断地进行这项工作。
《过隙影》的文字必须用正楷笔迹,以示自己的坚定和严格。不仅写,而且做。在十月初九日,即只有九天时间就开始体会到与小珊之间过去的恩怨纠葛,这让他猛省并决定登门谢罪。四天后,他们又重归于好,让彼此欢笑如初,这段往事也被释放干净。
想象一下,《过隙影》中一定有一堆丑陋的心理阴暗,此亦足见他的自我批评敢于直面真相太可怕了!
这家伙,可以说是无限热爱本阶级的最高领袖道光皇上。在道光二十五年十月初十日,他以新任翰林院侍讲学士身份,在满朝文武面前跪拜,为太后七秩寿辰祝愿。此时,当他目睹龙颜(其实不过是一位给太后跪拜时高耸而显得威严)的时候,他立刻想到咱们皇上春秋已高,但仍旧能种植出八阿哥,再加之今年六十四岁还能种出九阿哥,可见“圣躬老而弥康”。同时,也目睹七阿哥只八岁,却骑马雍容,有着特大的气概。这都是极大的喜讯,是宜函告家人分享幸福的事物。而这样的忠诚对待老龙,以及慕爱对小龙,都难免令人敬佩。
进士出身,从礼部侍郎管文教转任刑部侍郎管司法,不掌兵权。他虽然没有参与战斗,但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每战必胜,从未退缩。一路攻下去至咸丰四年十一月攻下黄梅县,将逼近九江府,并函告家人:“现在军中的声名极好。”
但即使如此,他仍旧谦虚谨慎,“寸心兢兢且愧且慎”,只求官阶不再进步虚名也不再张扬,只希望常保持这种态度以避免错误。如果有机会委派新学官去长沙,他提醒父亲不要去拜访,因为这是干预公事的事情。
两年后打败仗回来整顿水师,以鄱阳湖为根据地,“日夜操练防守”,绝不会疏懈。不时巡弋长江,使其首尾不得相应。但即使如此,对方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最终导致湘军名震东南前景辉煌。
第三年,即咸丰六年,在战局扭转之后,我们国家渐渐稳定起来。当年的那个时代,那些王侯们忙着建造宫殿宅邸、举行宗教仪式以及管理江山,而洪秀全则不断发布神经质的话语,说梦境告诉他什么,然后宣布昨晚梦到什么以及耶稣的话语。此外还有翼王石达开家族遭遇困境,被迫逃离等事件发生。这一切都让我感到这个时代的人们真是可怕可恶!
站在他们那边,我感到这个人的确很可怕。我看到的是一个既为皇帝服役又关心家庭的人,用信件向父亲警告:“莫管闲事!”因为朝廷将要委派新学官去长沙,而父亲万不可去拜访这些人物;甚至提醒父亲不要坐轿子,不许唤人取水添茶;更重要的是插田莳禾等农活应该亲自动手,而不是让别人替代,因为这样可以培养勤劳和朴素生活习惯。他总是担忧子孙可能因为父母当官而变得骄傲或者懒惰,因此强调勤俭自持习劳苦者才称得上君子。他始终认为世人的许多行为都是由两个字——骄佚——造成的问题,所以他一直努力教育孩子远离这些东西,要他们勤勉、朴素生活才能真正成为君子。而对于他的兄弟也一样,无论他们多么成功,都不能忘记这一点:最好的教育就是通过实践来学习劳动和艰苦奋斗,同时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