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奋斗的名人例子简短周成刚那一段清醒着前行的求学经历
周成刚,那段清醒着前行的求学经历,中国奋斗的名人例子简短。上世纪80年代,他毕业于苏州大学,大学任教十年;1995年自费留学澳大利亚后获传播学硕士;1998年被BBC录取,2003年回国加入新东方。
三年比十年更重要。高考时,周成刚英语成绩在江阴市考第一,从小梦想成为外交家的他,不犹豫报北京外交学院,但错失机会。他进入苏州大学英语系,与同班同学俞敏洪等纷纷考入北大、复旦等名牌大学,他的心情可想而知。
似乎悲痛的情绪还没有化开,周成刚面临严峻的问题:毕业后到中学还是留校?那时没有人告诉他什么东西应该成为他的追求,“我只有两条路:毕业之后去中学教书,或者争取留校任教。我很清楚地知道,要到中学教书只会让我离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远。”这份委屈成了奋进动力,他成功当上了大学教师。
“人的是无限的,但不可能在所有方向都获得那么多。”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取舍,对世界进行清醒分析和判断。“多年后我再去看,我发现自己的英语比大学其他同学更坚实,更开阔眼界。十年之后,我到澳洲留学、英国工作,我和那些到中学教书的同学之间的差距更遥远了。我不是评价两种生活好坏,但可以肯定,当初决定使我离梦想生活越来越近。”
自得高考英语第一名,周成刚发现自己语言天赋,用时间精力学习电视主持演讲技巧、西方哲学著作阅读,使逻辑思辨能力提升,在新东方“万人演讲”赢掌声,也帮助他在人生抉择中做出正确选择。
看得远些总没错。在澳大利亚留学时,将目光放长远,即使转专业困难,也毅然决然转攻新闻传播专业。在BBC记者生涯中运用这些理论,让他在国际新闻采访、录音合成和节目主持中如鱼得水。
回忆BBC岁月,用“专业”和“敬业”表达,这正是这种专业让他成功创建上海新东方,并革新北京新东方业绩。
2000年探亲遇同班同学俞敏洪时,被提醒市场巨大,为何要为帝国主义卖命?经过考虑,他放弃英国永久居住权,加盟新东方:“确实,在BBC工作可以拿高薪,但比起创业,这些又算什么?”2003年创办上海新东fang并调至北京单枪匹马推行管理改革,将部门打通实现业务体系化制度化,使企业成本大幅度节约,那一年北京新东fang取得历史最佳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