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猛无数个不专业的人是我成功之路上的风筝拉动着我飞翔的翅膀
张猛:无数个不专业的人成全了我
在那个寒冷的冬日,张猛站在合肥的领奖台上,手中紧握着金鸡奖。他想起了自己电影生涯的起点,那是一个充满挑战和艰辛的时期。《钢的琴》,这部他导演的第二部剧情长片,在评委会眼中是一部创新意识强烈、风格独特的作品。
回忆起那段时间,张猛心中的故事就像一架被遗忘的小提琴,每一次触碰都让人感受到过去岁月沉淀下来的厚重。在铁岭,他遇见了一群曾经是样板戏剧团成员,现在却成了市场上的小老板们,他们用坚韧和智慧,把自己的命运从工业时代的一角转移到了个人生活的小确幸之中。
大学毕业后,张猛分到辽宁电视台做舞美师,一年又一年地在繁忙与乏味之间挣扎。那次偶然间看到贾樟柯导演《小武》之后,他突然明白了自己要追求的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情感表达,那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力量,让他决定踏上成为电影人的道路。
拍摄第一部纪录片《耳朵大有福》时,即便设备简陋,但它依然在法国和韩国赢得了奖项。尽管如此,这份荣誉并未带给他真正想要的手段去创作,他只能继续前行,无论是在赵本山传媒担任副总裁还是离开后独立制作,每一步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辞职后的那一刻,张猛清楚地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他迅速将纪录片改编成剧情版的大纲,并且找到了范伟作为男主角。这一次,由于资金不足,《耳朵大有福》的拍摄过程异常艰难,但最终获得亚洲最佳新人奖,这让他的决心更加坚定:“我的下一部片子,一定要用健康的资金来拍。”
然而,当筹备《钢的琴》时,不仅面临投资者的苛刻要求,也遭遇到了制片人的压力。但是,没有钱的情况并没有阻止他们,只因为他们相信,如果能够把故事讲完,就算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值得。当最后账上只剩下47块钱的时候,他们已经不知道还能怎么办,但是秦海璐的话一直伴随着他们:“只有拍完了,才有电影。”
最终,《钢的琴》以7万元开机,在国际著名穷人团队的心血和汗水里完成。尽管财务困难,但这支团队凭借对艺术追求与对生命尊严的一致,从一个普通工人的悲欢离合中绘出了一个寓言式的人生故事。正如组委会评语所说,“塑造了一群诚实可爱、个性鲜明的工人形象”,这就是《钢의琴》的真实意义所在——通过无数个不专业的人成全,我,最终走上了领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