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往直前书生之姿坚韧不拔悍匪的智慧
王峰不是中国IT界第一个创业的VP,也不是最成功的一个。但他有足够的生存智慧。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悍匪,一半是书生,王峰的两面性让他能够迅速完成从职业经理人到老板的切换。
离开金山
哥们儿,你不要以为我天天跟你讲话像个土匪,其实我骨子里知道在场面上怎么混。在金山,我夹在两个人中间,一个叫求伯君,一个叫雷军。但我活得很好,我跟他们俩都合得来。我有老求那一面,他的玩儿和生活会跟我分享。他不跟我谈工作,偶尔我跟他谈起公司最近怎么样,谈完了,他说,这挺好。其实他没听懂,但他觉得王峰的语气很坚定,所以肯定都是对的。
但到了雷军那儿,他就很认真跟你讨论工作。我也很认真。我在金山的工作方式,每天平均跟雷军开会聊到晚上十点。这两个人中间,我不能说我起了调和作用,但是确实关系都挺好。我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就像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候的人物一样。
我在金山待得很舒服。一直到2006年底,我觉得没有空间了。那一年,我确实心情复杂。我倒不是说一心想当CEO,但我没空间了。我承认,这和金山还没上市也有关系,即使上市I也觉得金山成长太慢。当时做游戏的时候,我一度觉得我们能做到盛大第一、网易第二、金山第三,但后来发现,我们在战略上还是保守了。那一年,有完美时空和巨人的出现,它们往前冲非常猛。而我们则遇到了各种问题,我们机构太沉重,又掉不了头。
我们慢了,而这个慢I不能阻挡。当时走人非常多,有我的手下直接被挖走做COO。我尽力陪着留下来的员工熬夜聊天。到了2006年下半年,有一次,在金山柏彦大厦楼下的凉亭蹲了一小时,那感觉真是落寞。不知不觉中,对于如何留住员工产生了一些思考:想要留住员工,你必须要比他们更快地成长。如果不能达到这一点,那么人才就会不断流失。
2006年12月,当所有的心态就是不想干了。你知道这种感觉吧?就是OK了,不管谁来都行。不过,当时大家也觉得挺好的。你知道这种感觉吗?总是在那里打转,却始终无法触及真正重要的事情。而就在这次辞职报告提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们突然意识到,没有任何一个人对公司发展有什么特别大的贡献,也许,只有一种情况——如果有人决定离开的话,将会引发一些不可预测的情感波动,因为即便是在这样一种微妙的情况下,他们仍然希望维持现状,从而避免一切可能导致改变的事情发生。然而,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设定反而加剧了一种内疚感,因为每个人似乎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并不再需要那个位置,并且也不再为它所驱动,而这样的状态持续存在久违,以至于变得习惯并且接受为常态,同时又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影响那些仍旧深陷其中的人们,让他们理解这背后的意义并采取行动进行调整。
离开之后,看着那些曾经共同度过岁月的人们逐渐远离,他们中的许多人开始寻找新的机会,而对于这些选择,以及它们所带来的结果,无疑是一番复杂的情绪交织。此刻回望过去,那些关于如何保持竞争力以及如何应对挑战的问题,都显得那么模糊无端。而对于未来呢,则充满无限可能与未知之数,其中隐藏着无数个可能性等待着被揭开。在这一过程中,被迫放弃既有的角色与身份,无疑给予每个人以重新审视自我的机会,让人们了解自己真正渴望的是什么,以及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付出多少努力与牺牲。这份解脱,与其说是一种逃离,更像是向另一种形式生活迈出的步伐,是一种踏入未知世界的大门前的准备,是一种向新生的启航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