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中国感动十大人物中的成长启示重现
一、自信中要不失谦虚
我四岁时,向父母宣称:“幼儿园太无趣了,我不想去,我要直接上小学。”母亲见我坚定,便拍板决定:“只要你能考进去,你就去吧。”
幸运的是,我顺利进入了小学,因为年纪还小,父母甚至主动帮我联系私立学校。有一次,一位邻居阿姨看到我的小身躯,便戏谑地说:“你能读书吗?”
“我还没看到过99分呢。” 我回应道,那是说每次都能考得满堂红。
不过,不久后,当我拿着90分的成绩单回到家里,被母亲严厉地打了一顿。她生气的是:“记得那天你对阿姨夸下海口,说自己每次都会考100分,这让人觉得太自大了。”
从此,我铭记这教训,学会了在自信中保持谦虚。这是一个终身受益的教训——自信,但不要忘记在其中保持谦逊。
二、兴趣是天赋的体现
十岁时,我开始在美国接受留学。在高中期间,我尝试第一次创业,与同学们一起制作餐巾扣环,因为我们的客户都是我们自己,所以虽然赚到了一些钱。但第二年,我向导师提出了重新来过的请求。我想要找到真正的客户。当时学校把午餐时间从70分钟缩短到了50分钟,我们抓住这个机会,卖出印有“Iwantlonglunch”的T恤给同学们,大受欢迎。
多年后,有人问我如果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该怎么办?我告诉他:用更多时间去寻找;如果还是找不到,就送他一个秘诀——兴趣就是天赋,天赋就是兴趣。
三、思考比传授更重要
大学时期,由于兴趣驱使,我选择了计算机系。系主任尼克向我们传达的一个观点是:思考比传授更重要,观点比解惑更为关键。教育,就是即使忘掉所有知识,只剩下学习能力的时候,也就是学习本身最终留下的东西。
四、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支持你的决心
毕业论文期间遇到了麻烦,与导师的方向产生冲突,是不是应该与权威抗争,或坚持自己的想法?导师以一种开放态度对待我的态度是——“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是我支持你”。不仅让我尝试,还为我的研究赢得了经费上的支持。他的话至今让我印象深刻,“在科学领域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五、挫折不是惩罚,而是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毕业后留校任教,其中一项任务是我教授一群才华横溢但未曾接触编程知识的小学生,他们全部通过考试。我高高兴興地带着他们合格的情绪和成绩报告卡到系主任那里领取报酬。但当系主任桌上堆积如山的一沓学生评估报告被揭开,却充满了对我的批评。“开复老师”,他们称呼他的课堂成为“8点开复剧场”,说他的课程让人昏昏欲睡。真不知当时他有多么高兴啊!但是挫折并不意味着失败,它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心灵成长和技能提升机会。我主动请教热门老师,他们指导如何教学,要注意目光接触,如果害羞,可以看着最后几排同学头顶;台前紧张,用双手按住讲台,让人们无法察觉内心恐慌。这习惯至今仍然伴随着我。
六、新颖并不重要,只有实用的创新才值得关注
两年的教师工作之后,在苹果公司加入,并随后转入SGI(美国视算科技公司)。在SGI期间,我们开发了一款非常酷炫但最终失败的一款三维浏览器。不过,那个产品为什么会失败?因为科学家创造产品往往只重视新颖性,但产业首先追求的是实用性。而我们的创业项目也是如此——创新并非关键,有用的创新才是我们追求目标所需实现的事物。
七勇敢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物,以及智慧区分两者之间差异性的力量
2005年谷歌准备进入中国市场之际,当它们考虑聘请李开复担任其中国区总经理职务,他决定跳槽,并因此遭遇微软法律团队以及媒体质疑的问题。当事发生,他利用自身掌握到的法律知识与技术知识坚持到底,最终胜诉。在生活中的某些情况中,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能够改善的情况,同时用宽容的心情接受那些不可避免的事情,以及智慧地辨别哪些事情可变而哪些不可变。
八,无尽渴望知識,无尽愿意聆听新的思想,即便它可能挑战我们的常识或价值观念:
2005年9月份,在谷歌工作开始之后,他学到了精确搜索技术、大规模数据中心管理以及最佳创新模式。此外,他还了解到工程师梦寐以求的地球。他认为,无论何种形式的人生,都应当持续不断探索新知,以保持好奇心及不断学习精神,即便这些新发现可能会引起思维方式或价值观念上的变化。
九跟随内心的声音,将其作为引导您生命道路指南之力:
每个人通常都有一些难以割舍的事物。跟随您的内心声音,用它来引领您的整个生活旅程,其余任何事情都不足为道。不让任何人的意见压倒您的内心声音。
十一个人生的价值,不是在于拥有多少,而是在于您给世界带来了多少:
李开复选择加入创业工场,对于这个选择是否正确,以及人生的目的是否只是金钱,并且是否金钱能带来快乐,这一直是个问题。一名人的价值,不仅仅是在乎拥有的数量,更重要的是他们给予世界什么。在百余年的未来里,他希望墓志铭写作这样的句子:李开复(1961-20??),热爱教育者的守护者,一生致力于通过写作、网络交流和演讲帮助许多青年学生,他们亲切地称呼他“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