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娃上北广一个农家孩子的成长故事你会笑会泪会感动
农村娃上北广:幽默励志故事,探索农家孩子成长奇迹!文/周华诚(人物简介:孔令首,柯城沟溪乡沟溪村人,2001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2005年保送研究生,攻读影视剧表演。拍过电视剧,配过音,曾在央视“梦想剧场”担任副导演。)
北京夜幕下,大街灯火辉煌,比我浙西小山村的月亮要璀璨多。你9点半打电话时,我正在地铁里穿梭于北京的地下。
是啊,这样的夜晚,我总是在不停地奔波,从一个片场赶到另一个片场——你知道北京的交通有多么繁忙,一次赶路就可能花费几个小时。这使我的夜晚常常是摇晃着一闪而过的霓虹灯和快速流逝的人群。我常常会在地铁或出租车里睡着,也许只是一两分钟时间。有时候,当我回到学校宿舍时天已经亮了,那一天又开始了热闹、忙碌的一天。
这样的时刻,我总是非常想家,不禁怀念起熟悉的山水、亲切的地理标志,以及我的父亲母亲。
全国8000多人争取20个名额,而我这个农村小子,从初中时代连买双凉鞋都困难,却考上了“北广”。
我记得高中时期校长对我的鼓励:“只要你好好学习,你就好好学吧。”他的话让我铭记在心。在学校里,我活跃参与各项社团活动,同时也尝试为同学们表演快板、小品等节目。我从小跟父亲学会了快板。大伯是我金华婺剧团的一员,上世纪50年代开始便擅长婺剧唱作,他演绎济公的事迹照片至今还挂在我家的墙上。
父亲文化水平有限,但性格开朗。他曾经十几岁看到跑江湖艺人的竹板敲击,便自削竹板,每天拿着三块头竹板敲打乐趣盈盈。他从未离身,一生以此为乐事。那时候,我们爷儿俩洗衣服旁边,有许多女人,他与她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笑话,就像说相声一样,让那些女人花枝招展地笑。
他对我的影响很大。我小时候特别擅长模仿,可以模仿他说话,还能模仿他做事情,即使只是洗衣服,与旁边的人一起说话,就像是说相声一样逗得旁边的人忍俊不禁。
那时候我们还没有听说什么音乐比赛,但是有一次参加了一次歌手比赛,并意外获得第一名。程春春老师看出了我的潜力,说:“你的嗓子不错,可以试试考表演。”只有一个月时间准备考试,对着VCD练习后,在考试中表演了一段快板,这让评委印象深刻,现在甚至有人提及这件事来夸赞我。
那个初中的时候光脚跑路的小子,如今却能够走进“北广”,这份幸运让我一直感激不尽,有那么多人帮助和支持我的成长过程,让回忆变得充满感动。
现在每个月平均有10天在拍戏,为银行挣钱。但前些日子给爸爸写了一封信,说明欠下的款项到年底一定还清,这样的话题一定会让他们感到高兴和安慰,因为这是我们共同努力向前的证明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不断追求更好的道路上的坚持与勇气!
戏如人生,每一次角色扮演都是成长;生活就是需要不断奋斗...
找到了妈妈后,她终于跟我回家两趟。她现在仍然住在杭州做护工,我总是不放心她,每个月都要给爸爸妈妈打电话,一定要先叫醒爸爸,然后再问候妈妈...
学习表演,没有课本,只有老师面对面的教导,小品作业替代书本阅读;早晨6点起来练功、操、台词、吊嗓子...咿咿呀呀的声音,就像戏班子里的训练一样,有趣又充实...
这么多年的努力,无数机会错失,但每一次机会,都被珍惜并全情投入去体验和证明自己。当最后掌声响起,当舞台上的角色结束,那种生命中的滋味,你会有什么感觉?
虽然经历了无数挑战和磨砺,但每一次成功都值得庆祝,每一步进步都值得骄傲。而这一切,就是因为那个最初的一个决定——选择成为一个农家孩子上京求学,最终走上了自己的艺术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