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羁才华自在一段温馨的成长故事
在香港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的身影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关于青春与才华的简短小故事。这位经济学家的故事虽然充满了挑战和挫折,但他的经历却教会我们许多宝贵的道理。
他从3岁开始读一年级,是太小了一点,升不了级,就留级。6岁逃难到另一个地方念小四,再跳上中一,又跌落到小三。后来,他到了佛山华英中学,老师问他最高读几年级?他说初一,就考初一,不及格,就读小六。读了一年毕不了业,那就试试中一吧。再读一年,又升不了学,看来读中一不行,学校又叫他读小六。
1948年回香港,他爸爸收到华英校长的信,说你儿子没什么希望了,不要令我们难做,别回来了。他就这样被开除学籍了。在香港念8年级,那时12岁左右,被留了这么多年的年龄还是合适的,可是又升不了级……到皇仁书院读书,一直都是一名F学生。他又留了两次级,这是我第二次被踢出校门。我是留级专家。
每天钓鱼总有机会碰到大鱼。他中学功课不行,但钓鱼、放风筝、下象棋、打乒乓球,都很厉害。他逃学的时候,去一个很荒凉的地方钓鱼,那鱼丝是用手扔出去的,每一次扔出鱼丝心里都充满了希望!这锻炼了我后来的作研究耐心。现在我都不明白,当时坐在教室听老师讲课好还是一个人去抛鱼丝好也许抛鱼丝比坐在课堂听那些古板老师讲课好。
有成就感,不一定成为爱因斯坦。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天分,只看在哪方面。你要有自知之明,有天分没兴趣或者有兴趣没天分都是不行的。我认为每个人都有天分,只看在哪方面。我小时候打乒乓球,有兴趣,以为自己有天分,但是遇到了个小孩,比自己强得多,我就知道我的天分永远比不过他。那个人叫容国团。
离开香港前,他向阿团说:“这么多年朋友,我也没钱送你,请教我怎么发球。”第二年,在加拿大拿了一项单打冠军。在加州大学,有个教授说他的经济学厉害过我,我说我厉害过他,他们决定通过乒乓球决断谁更厉害(励志)。结果输掉十几局。那教授说:“你怎么不去打乒乓球?”回答:“你笨死了,我怎么能赢得过容国团?”
这个世界并不需要每个人都成为爱因斯坦,但一个人没有成就感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每个人应该在某方面有些成就感才对。不想被骚扰,也不要让人骚扰自己,要找到自己的方法,即使是在学习上也是如此。如果能找到一个好的师傅或阅读一些好的书籍,你就会发现真正重要的是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你必须拼命追求,如果有一本值得阅读的话题,你会判若两人。但这种拼命通常只持续短暂时间,对于想要成为专家的人来说,这种付出是必要且不可避免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