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互联网巨擘从盖茨第二蜕变为乔布斯人
舒适随意的T恤,松垮的牛仔裤,外加一双阿迪达斯运动鞋,一成不变的打扮让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看起来和一个普通的美国大学生没什么两样。不过,这个年轻人成功的创业经历,让越来越多常春藤名校毕业生甘愿放弃华尔街的大好“钱途”,奔赴硅谷。科技的力量再一次将哈佛辍学生推到前台,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2004年扎克伯格从哈佛大学辍学,在此之前,科技界最具盛名的哈佛辍学生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2月2日,扎克伯格8年前创立的社交网站Facebook向SEC提交IPO申请,拟融资50亿美元。如果按照Facebook1000亿美元的估值计算,他的财富达到284亿美元。在全球财富榜前100名中,只有谷歌共同创始人的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年纪在40岁以内。人们戏称,“按年龄平均算,扎克伯格将是这个星球上最富有的人”。
不过他表示从明年开始只领取“一美元”的工资。对扎克伯格来说,这仅仅是个开始。提交上市申请后,扎克伯格贴出了自己办公桌的照片,他用巨幅‘保持专注、继续前行’(Stay FocusedKeep Shipping)标语提醒自己,并且践行着他的创业理想:让这个世界更加开放。
傲慢与专注
扎克伯格的人生经历像极了电影剧本。
1984年5月14日,扎克伯格出生于纽约州一个犹太家庭。当他10岁时,他得到了人生的第一台电脑,从此把大量时间花在电脑上。他六级的时候就开始编程。他高中时,他为学校设计了一款mp3播放机软件,不少大公司都向他抛出“绣球”,但是他拒绝了近百万年的工作机会选择到哈佛大学上学。
2004年2月,在哈佛攻读计算机和心理学二年的过程中,被突发奇想,要建立一个哈佛学生交流网络平台。他和两位室友一起,只花了一个星期时间,就建立起Facebook,然后风靡整个哈佛。这同一年底,当注册用户数突破100万,此时正处于满怀激情地投入网站运营之中。而现在,FansBook已拥有八千万用户,是世界第三大国家,即使美国奥巴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等政要也成了它的一员。
尽管每当有用户表达对网站改版不满并发动大规模活动,但无论如何都会被忽略,而这些情况不断重复发生。但无论如何,都不会影响这位20岁少年坚持自己的信念所带来的影响力。此刻,每当谈及Zuckerberg,你仿若是在描述电影中的某个人物——一种永远未曾改变过的事实,那就是他所追求的是更好的生活方式,以及不断进步而非停滞不前的态度,无疑这种精神已经深深植根于他的心灵之中,也许这正是为什么人们总会认为Zuckerberg是一个真正伟大的领导者,因为他们知道无论面临何种挑战或困难,他们总能依靠自我驱动以及决心去超越一切障碍。
黑客情结
与偶像乔布斯所奉行的情怀相似的是Zuckerberg信奉的情感——那是一种叫做黑客文化的情感。一方面通过其投资者的信件来阐述,将未来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策略实施转化为"黑客方式"(HackerWay),而不是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在他的字典里,“黑客”代表一种不断改进和创新的心态。“黑客们认为,有些事情始终可以变得更好,没有事情是完整完美没有瑕疵。”在Facebook内部,不断听到关于代码胜过雄辩的话语意味着black hackers并不只是讨论新概念或最佳开发方法几天,而是在亲自动手尝试之后进行分析研究产品模型。
举办hackathon每隔几个月,每个人都可以依据他们新的想法开发产品模型。在最后阶段团队会一起分析研究所有产品,这些来自hackathon最成功的一些产品包括但不限于time line, chat, video, mobile development architecture 以及HipHop基础架构。而对于那些长期以来抱怨Facebook页面变化却仍然乐此不疲地分享生活的小伙伴们来说,或许还要归功于这一点—即执行者比任何其他东西更了解他们自己的喜好。这可能仍需归功于他的执着与专注性质。
新挑战
《史蒂夫·乔布斯传》记载说,对创新传统充满热爱的人类视觉定律主张作为了解技术发展规律最重要人物之一。但眼下,对中国市场展开全面准备并计划进入中国市场,同时把人人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列为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该公司似乎还需要更多经验来磨练自身能力。在经济周期波动期间以及行业结构转型期,它是否能够应对风险尚待观察。而且,如果 Facebook 能够吸引足够数量人才留下来,则可避免失去关键人才,如Google IPO后的许多员工一样迅速加入新项目,并获得风投支持。而隐私问题则一直悬挂在头顶上的威胁,它可能因为收集大量信息用于广告精准化而遭遇民众愤怒以及监管机构审查。然而,与其说这是阻止其实现目标,更像是促使它思考如何平衡公开性与保护隐私权的问题。一场关于开放性的实验正在进行,其结果可能决定我们未来如何使用社交媒体平台,以便保持联系同时又保护我们的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