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的蓝天哲理启示于物品间的高远追求
1998年夏天,一名来自中国的少年于智博来到了美国俄勒冈州中部的密歇尔小镇。这个小镇以其温暖湿润的气候和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但人口仅有350人,生活在这里让于智博感到失落。
于智博之所以来到这里,是因为他在中国高考中落榜了,他的父母为了让他能读上大学,所以给他办理了在米歇尔高中毕业班的入学手续。但当他到达学校后,他发现自己的英语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学习和生活的要求,这让他感到困难和孤独。他成天沉默寡言,消沉得像一块铁。
然而,在一个物理课堂上,当老师亚·杰克逊提问于智博时,由于听不清问题,他胡乱答道,使同学们哄堂大笑。于智博羞愧难当,跑出教室,泪水涟涟。在一片树林里,他遇见了老师杰克逊。杰克逊抚摸着他的头,并告诉他故事:蜗牛要爬山顶,有句谚语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有两种动物——雄鹰和蜗牛。”这句话深深触动了于智博的心。
从那以后,于智博开始积极地跟随老师与同学交流,用模仿他们讲话的声音来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他坚持下来两个月后,不仅掌握了发音,也能轻松地参加课堂讨论。一年后,他代表优秀学生团体,在高中毕业典礼上发言,让校长几乎忘记了他的身份。
之后,读大学、转入哈佛商学院、成为花旗银行10名“全球领袖计划成员”之一,最终被世界五百强企业联想集团聘用为总裁高级助理。每一次成功都证明,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只要坚持不懈,就可以达到任何目标,就像蜗牛一样,从低处一步步向高处攀登,最终拥有一片广阔无垠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