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10位英雄人物的智慧之谜他们是如何下笨功夫的

  • 励志名言
  • 2025年02月27日
  • 文/张宏杰 湘乡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说是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短短的文章,朗读了多少篇还背不下来。一小偷本想等他入睡之后偷窃。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睡。小偷忍无可忍,跳出来大叫:“这种笨脑袋,读什么书?” 这个笑话并非空穴来凤。曾氏一族的天资并不出色。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笨得出名,一生考了十七次秀才,一直到四十三岁,才勉强过关。 但另一方面,曾国藩又是个极为“精明”的人。他是一个高明的军事家

揭秘10位英雄人物的智慧之谜他们是如何下笨功夫的

文/张宏杰

湘乡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说是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短短的文章,朗读了多少篇还背不下来。一小偷本想等他入睡之后偷窃。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睡。小偷忍无可忍,跳出来大叫:“这种笨脑袋,读什么书?”

这个笑话并非空穴来凤。曾氏一族的天资并不出色。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笨得出名,一生考了十七次秀才,一直到四十三岁,才勉强过关。

但另一方面,曾国藩又是个极为“精明”的人。他是一个高明的军事家、战略家。在太平军起义时,他独僻蹊径,以超人之胆识创立湘军。在从皇帝到大臣或急于求成,或悲观绝望,满朝如无头苍蝇,纷无定计之际,只有他提出了“以上制下、取建瓴之势”的平定太平军战略,即“争夺武昌,再控制长江中游,再指向九江、安庆,最终攻陷天京”。事后证明,这是一个极为高明的战略。

他的另一个特点是善于审时度势。他自古功臣,如他这样善于把握进退者不多。在剿灭太平军之后,他却极度冷静,在大盛之中察觉大衰先机,并采取果断手段裁撤自己的权力基础——湘军。他一生出将入相,没有大的蹉跌,在传统官场上像他这样的成功者并不多见。

深通官场韬略,他在官场上的功夫如同太极高手,无论遇到何种难题,都能化解其间无形。这一点在赵烈文日记中有所体现。当李鸿章协助进攻南京而且既不愿夺去曾家的首功,又想推给曾氏责任,而私下里做了许多小动作时;当李鸿章解释说要让这次行动对自己有利时;当李鸿章试图以此作为抗旨之责推给曾氏的时候;每一次都被恳切而坚决地回复由皇帝派遣的人物,不敢再加任何个人利益要求,而只请求没有功劳,也不要过失。这一切都显示了他的智慧和策略性。

仅举此数端就可看出,被誉为英雄人物的人们往往都是通过一种特别的手段或者方式达成了卓越成就。而正是在这种过程中,他们展现出的那份专注与坚持,以及他们对于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上的特殊努力,是我们可以学习的一些宝贵经验。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会发现,那些被认为聪明的人其实经历了一番特别艰苦甚至有些“笨拙”的过程才能达到今天这一步。

然而,这种过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或完成,它需要一种独特的心态和方法论,即那种能够不断克服困难和挑战,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便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它源自于那些勇敢面对困境、永不放弃追求理想的人们身上。而正因为这些英雄人物拥有着这样的品质,所以他们才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并激励后人继续前行。

总结来说,那些被誉为伟人的英雄人物,其实都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手段或者方式达成了卓越成就。而正是在这种过程中,他们展现出的那份专注与坚持,以及他们对于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上的特殊努力,是我们可以学习的一些宝贵经验。而最重要的是,我们应当认识到,每个人的路途都不一样,有时候成功可能隐藏在一些看似简单甚至有些“笨拙”的行为背后,而关键就在于如何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的路径,并且坚持下去,不畏艰难,不屈挫,以至最后实现自己的梦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