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青年背后的智慧在于下笨功夫
文/张宏杰
湘乡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说是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短短的文章,朗读了多少篇还背不下来。一小偷本想等他入睡之后偷窃。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睡。小偷忍无可忍,跳出来大叫:“这种笨脑袋,读什么书?”
这个笑话并非空穴来凤。曾氏一族的天资并不出色。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笨得出名,一生考了十七次秀才,一直到四十三岁,才勉强过关。
但另一方面,曾国藩又是个极为“精明”的人。
他是一个高明的军事家、战略家。太平军起,举国束手无策。只有他独僻蹊径,以超人之胆识创立湘军。在从皇帝到大臣或急于求成,或悲观绝望,满朝如无头苍蝇,纷无定计之际,曾国藩提出了“以上制下、取建瓴之势”的平定太平军战略,即“争夺武昌,再指向九江、安庆,再进而攻陷天京”。事后证明,这是一个极为高明的战略。
他非常善于审时度势。自古功臣,如同他这样善于把握进退者不多。他剿灭太平军之后,他的功名事业如日中天,此时却极度冷静,在大盛之中察觉大衰先机,并采取果断手段裁撤自己的权力之一切基石——湘军。他一生出将入相,没有大的蹉跌,在传统官场上像他这样的成功者并不多见。
深通官场韬略,他官场功夫如同太极高手,将种种难题化解于无形之中。在他的秘书赵烈文日记里记载了这样一个细节:当他的弟弟攻打南京不下时,他对朝廷提出辞职请求,并坚持要派李鸿章前来协助,而不是让李鸿章独自行动。这表明了他的判断准确和实际操作能力强,是一种很好的领导风格。
正是与众不同的“拙”,成就了曾国藩非同一般的人生哲学,那就是尚“拙”。他的学习方式简单直接,不懂什么技巧,只知道一条路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这种习惯养成了超乎常人的勤奋吃苦踏实精神。而这也使得他们能够接受更多挫折教育,从而更能抗击打力,对待问题更加主动勇敢,有时候甚至比那些聪明伶俐的人更有办法解决问题,因为他们没有被过去所限定的思维模式束缚,他们可以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只局限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范围内思考解决方案。
对于处理事情也一样,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政治斗争中,都表现出了其卓越的情商和处世哲学。当面对逆境时,他总是保持冷静,用智慧和勇气去应对挑战,而不是轻易放弃或选择逃避。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他以诚相待,与人为善,从未因为别人的欺骗或者误解而改变自己原来的做法,这也许也是为什么许多人才会尊敬并愿意跟随他的原因之一。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每一次成功都是经过长时间艰苦努力所获得的一次胜利。而这一切都源自那个简单且坚定的信念——即使最开始看起来像是一条漫长且充满困难的小路,也终将通往成功的大门。此刻,我们站在历史的交汇点,看着那位90后青年,他们是否能学会如何用心灵上的力量克服一切困难?我们期待着他们成为真正聪明的人,就像那些伟大的先辈们那样,用心灵上的力量开创属于自己的未来世界。但关键在于,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到,即便是在追求知识与智慧的时候,也需要有一份特别的心理准备,那就是承受失败,同时拥有足够的心态去从每一次失败中学会新东西,让这份经历变成提升自己,最终实现梦想的手段。这正是真正聪明的人所必备的一项技能——学会从失败中恢复过来,为此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任何金钱价值,但它赋予我们的是一种生命力的宝贵财富,它帮助我们变得更加坚韧,更具韧性,更有可能达到我们的目标。如果你觉得你已经准备好迎接这些挑战,如果你相信你的潜力,以及你的决心,那么现在就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