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揭开真正聪明者的秘密

  • 励志名言
  • 2025年02月27日
  • 文/张宏杰 湘乡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说是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短短的文章,朗读了多少篇还背不下来。一小偷本想等他入睡之后偷窃。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睡。小偷忍无可忍,跳出来大叫:“这种笨脑袋,读什么书?”这个笑话并非空穴来凤。 曾氏一族的天资并不出色。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笨得出名,一生考了十七次秀才,一直到四十三岁,才勉强过关。但另一方面,曾国藩又是个极为“精明”的人。他是一个高明的军事家、战略家

谁能揭开真正聪明者的秘密

文/张宏杰

湘乡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说是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短短的文章,朗读了多少篇还背不下来。一小偷本想等他入睡之后偷窃。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睡。小偷忍无可忍,跳出来大叫:“这种笨脑袋,读什么书?”这个笑话并非空穴来凤。

曾氏一族的天资并不出色。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笨得出名,一生考了十七次秀才,一直到四十三岁,才勉强过关。但另一方面,曾国藩又是个极为“精明”的人。他是一个高明的军事家、战略家。在从皇帝到大臣或急于求成,或悲观绝望,满朝如无头苍蝇,纷无定计之际,只有他独僻蹊径,以超人之胆识创立湘军。在从皇帝到大臣或急于求成,或悲观绝望,满朝如无头苍蝇,纷无定计之际,他提出了“以上制下、取建瓴之势”的平定太平军战略,即“争夺武昌,再控制长江中游,再指向九江、安庆,并进而攻陷天京”。事后证明,这是一个极为高明的战略。

他的善于审时度势,让自古功臣中像他这样善于把握进退者不多。他剿灭太平军之后,他的功名事业如日中天,此时他却极度冷静,在大盛之中察觉大衰的先机,上疏请求辞去节制四省的大权,并采取果断手段裁撤自己的权力之本——湘军。他一生出将入相,没有大的蹉跌,在传统官场上像他这样的成功者并不多见。

深通官场韬略,如同太极高手,他善于化解种种难题于无形之中。曾国荃攻打南京不下之际,由李鸿章协助进攻。当时李鸿章私下解释,不愿夺了曾家的首功,又想把抗旨推给曾氏。而曾国藩回复给皇帝一道辞气卑约奏折,不愿有功,但求无过,其言语恳挚,不温不火。这正是与众不同的“拙”,成就了他的非同一般精明和高明。

仅举此数端,就可看出,“拙”已臻最高层次,是非常人所能比拟。那就是尚“拙”。说:“天下至拙能胜至巧。”能够打通科举这条路,全靠的是“笨劲”。父亲要求学习,不懂上句,不懂下句。不完成一天任务,无论如何也要继续学习。他没有什么技巧捷径,只知道走一条路走到底。不撞南墙就回头,这种学习方式培养起超乎常人的勤奋吃苦踏实精神。

积苦力学经历,使得笨拙的人更虚心,也接受更多挫折教育,因此抗击打能力特别强。那些有小聪明的人不愿做困勉工作遇困难绕着走基础松垮。所以,“拙”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快,因为这是扎扎实实成功,没有遗弊。“读书立志须以困勉工夫”。

在战争策略上,也依然如此。他打仗也不贪小利,不求奇谋踏踏实实在稳扎稳打。他说:“打仗要打个稳字。”花巨大的心血研究敌我双方情况战斗部署后勤供应出现问题救援指导每个环节都算到了算透了才能决定 打仗决心。

待人接物更是以诚为本以拙为用。一生要求自己“不说大话 不求虚名”,做事 “情愿人占我的便益(宜)断不肯我占人的便益(宜)”。别人以巧似伪欺骗他,他仍然以诚以拙相待。

左宗棠始则挖苦打击终则怨报德,而当年那位耍心眼逞私心李鸿章终身感激涕零晚年更称呼老师。而那个因为质朴处世方式朋友极多猛将如云指挥如意得道多助成就了一役洪杨胜利。

当然,最有意义的是他的思维方式正是扎实彻底使避免几千年中国式思维局限弱点。

中国式思维尚直觉重体悟类比轻逻辑西方思维重证据重逻辑差别因此发展卓越理性建立严密学术体系。

然而由于其笨劳精神达到了少有的严密程度

每遇事件,从正反两方面去看琢磨分析细分,把正面再分两面分析它正反同理负面也有其正反对件事物进行深入分析透彻总结经验教训作参考

确实在这样的劲力上建立精妙

《真聪智者皆习愚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