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人心的三则感人真实故事

  • 励志名言
  • 2025年02月28日
  • 在这个世界上,良知是最高的准则,是不允许用任何借口来无视的。自然法永远高于社会法。 第一个故事: 清末,法国使臣罗杰斯对中国皇帝说:“你们的太监制度将健康人变成残疾,很不人道。”没等皇帝回话,贴身太监姚勋抢嘴道:“这是陛下的恩赐,奴才们心甘情愿。怎可诋毁我大清国律,干涉我大清内政!?” 评论:大清国人人有病。什么病?做了奴隶而不知道自己是奴隶,还以为自由着的病。林语堂先生曾说过,中国有一类人

激励人心的三则感人真实故事

在这个世界上,良知是最高的准则,是不允许用任何借口来无视的。自然法永远高于社会法。

第一个故事:

清末,法国使臣罗杰斯对中国皇帝说:“你们的太监制度将健康人变成残疾,很不人道。”没等皇帝回话,贴身太监姚勋抢嘴道:“这是陛下的恩赐,奴才们心甘情愿。怎可诋毁我大清国律,干涉我大清内政!?”

评论:大清国人人有病。什么病?做了奴隶而不知道自己是奴隶,还以为自由着的病。林语堂先生曾说过,中国有一类人,身处社会最底层却有着统治阶级的思想。

这里,我们可以深入思考的是,当我们被某种系统或习俗束缚时,我们是否能意识到自己的境遇,并勇敢地站出来反思和改变?这种自主意识和勇气,是每个人追求自由与尊严不可或缺的心理素质。

第二个故事:

十八世纪中叶,一位德国皇帝威廉一世想要拆除波茨坦市的一座磨坊,因为它“有碍观瞻”。然而,这位磨坊主坚决不卖,他认为这是一项祖辈留下来的财产,不可能轻易放手。这场纠纷一直打到了法院,最终判决皇帝败诉,并要求他重建磨坊并赔偿经济损失。

数十年后,当这位磨坊主的小儿子面临破产时,他写信给当时的皇帝请求出售磨坊,但新任皇帝威廉二世拒绝了他的请求。他认为这座磨坊是一个司法独立和裁判公正的象征,而不是简单的地产物品。

评论:即使是在最贫穷的人中,也有人会勇敢地捍卫自己的权利和尊严,即便是在面对国家最高权力者的挑战下也不退缩。这对于那些寻求更广泛自由与平等的人来说,是一种强大的启示。

第三个故事:

1991年9月,在柏林墙倒塌之后的一个法庭上,一名东德前卫兵英格·亨里奇因射杀试图逃往西柏林的一名20岁青年克利斯而接受审判。在那个冬夜里,一颗子弹穿透了克利斯胸膛,他成为柏林墙下最后一位遇难者。

法庭最终判决英格·亨里奇三年半徒刑,这是一个关于执行命令、责任、良心以及法律与正义之间微妙界限的问题。当一个人必须选择是否遵循命令,无疑关系到他们作为人类成员应有的尊严与价值观念。

通过这些令人深思的问题,我们可以反思在我们的生活中,对于权力、责任、正义及个人尊严如何去看待,以及我们应该如何行事以维护这些核心价值观。此外,每个人的努力,无论大小,都能够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开放和充满希望的地方贡献力量,让我们从这些感人的真实故事中汲取灵感,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断努力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