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励志故事如何一夜之间成为自私的天才
中学生励志故事:如何巧妙利用自私心来助人为乐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总是被提倡无私奉献,但事实上,我们的行为往往受制于一层复杂的情感。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目的就是揭示人类自私的一面。在这个试验中,他故意安排不同的人在露天游泳池里“溺水”,然后观察是否有人会去营救他们。
结果显示,当白发苍苍的老人“溺水”时,有20个人站出来帮助;当孩子们“溺水”时,这个数字增加到了32人;而当妙龄女子“溺水”时,那些愿意帮忙的人数达到了50人。这项研究表明,即使是在同样的救援情境下,人的自我利益也能极大地影响到我们的行为选择。
这样的现象引起了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的思考。一位平素吝啬的职工,每次公司举行募捐活动,他只愿意捐出1元钱。但令人惊讶的是,不久前,他不仅给了1000元作为助学基金,而且还和一名贫困学生结成了助学对子。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潜意识倾向——基于自己利益。当一个人同时看到两个人分别帮助两个不同的需要帮助的人时,他们更可能选择后者,因为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心理满足和期待回报的可能性。我们不是说这种倾向不好,而是应该认识并合理利用它,而不是逆其自然。
例如,在一个城市郊区有一座重要的取水源——一个湖泊,每年夏天都吸引众多游泳爱好者。但为了保持水质清洁,这里的标语不断更新,最终变成了:“你家用的水来自这里,为你的健康着想,请保持清洁卫生。”结果,游泳者的数量骤减。
这正说明,无论我们是怎样看待自己的行为,只要能够将这一点转化为一种积极力量,就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互相协作与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