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的思念物品间的暖心故事
我曾两次聆听廖静文的报告,初中和高中时分。虽然当时年幼,不能深入理解她提及徐悲鸿时的哽咽情绪。直到2002年,我再次见到了廖静文,她已是八旬高龄,却依旧拥有一头乌黑浓密的发丝、光滑白皙的皮肤和清秀五官,让人难以置信。
在紫色上衣下,她显得悦目,稍显羞涩地解释道:“悲鸿最喜欢紫色,我就常常穿紫色的衣服。”她的听力不佳,需戴助听器并且需要我大声而迟钝地说话,但她的想象力强、思路清晰,每件事都从头讲起,以娓娓生动的情节向我细诉。
1945年的冬末,当廖静文与徐悲鸿结婚前夕,为了解决与蒋碧薇之间早已名存实亡的婚姻纠纷,徐悲鸿答应给予蒋碧薇100万元以及100幅画作,这段艰辛岁月让他积劳成疾。因此,在提及蒋碧薇时,尽管温婉却也透露出愤怒与不屑之情。
当徐悲鸿去世时,廖静文才三十岁,一位独自面对漫长人生的女子,再有新的感情也是自然之事。但出于对廖静文和徐悲鸿的尊敬,我决定不触及这一部分。不过,她自行谈论了一段与徐悲鸿以外的情感经历。我只是问她是否有遗憾,而她回答说确实有,那份遗憾竟是一段非徐悲鸿的情感故事。
一次火车旅行中,他们遇见了一个年轻军官,他被孩子们喜爱,也对廖静文产生好感,最终成为朋友。在交往一段时间后,他勇敢表达爱意,并获得了她的接受。她强调,无论如何,都无法超越心中的永远——徐悲洪。他表示理解,但他们最终因幸福生活未能实现而离异。
声音颤抖地说:“明天我会坦率地告诉你,这就是我一生最遗憾的事。”我的眼眶湿润,因为此刻,我第一次感觉自己被一种伟大的爱情所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