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娘子董明珠201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吃苦的工业精神在物品生产中闪耀
董明珠:从销售到企业家,坚持“吃亏的工业精神”在物品生产中践行
坐在记者面前的这位搏击商海20年的女企业家,从容淡泊,从普通销售业务员到知名女企业家,董明珠说,要有“吃亏的工业精神”,这在这个人人想赚快钱的年代,显得“不合时宜”。董明珠是全球最大的空调生产企业格力电器的副董事长、总裁,她渴望用吃亏的工业精神,支撑铺设一条“中国创造之路”。
专业化中的多元化
几年前就有人担忧格力走专业化已经到“天花板”了。没想到,格力的近几年的增长速度反而更快了。从1991年到2001年,格力的产值从4亿元做到56亿元;从2001年到2010年,格力的产值从56亿元做到600亿元;2011年的产值将增加200亿元至800亿元。
董明珠说:“我们发现走专业化道路,越走越宽。”别人担忧格力的业绩能否可持续增长,她却认为,只要能不断创造新产品,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那么企业才具有可持续性,不然多元化也不可持续。
对比于两年前,格力有了更清晰的战略定位--早日成为全球制冷领域的领军企业。不仅局限于空调,但仍然坚持专业化路线,用以谋求“专业化中的多元化”。
现在除了飞机上的空调,在任何环境下的空调,都能由格力生产,比如远洋货轮上的空调。董明珠表示,他们正从家用空调拓展到商用空调,将产品范围扩展至公共环境和特殊环境。
另外,他们一直关注高精尖产品,如上游电机、压缩机。在这些领域中国还没有领先,但恰恰他们又有能力自主创新,所以他们同时推动产业向前一体化。
核心技术是脊梁
在家庭电器行业多元化成风的大背景下,其战略思考却很独特:由于专业化,使得才能拥有领先的地位,然后才能创造更大的市场。
2010年,他们在技术研发上投入30亿。目前,有三个研究院和4000多名研究人员,在更高端技术层面进行研发。“早几年,我们在硬件、软件、人才方面已经投入很多。”她说,“但2003年的差距是13亿,而今年已达250亿,这些投入慢慢体现出了效果。”
曾经有一句话:“不创新就等死,再创新就找死。”如何实现技术创新与业绩增长之间良性的循环,是一个问题。她认为,没有社会责任感,就不能冷静下来去思考。这也是为什么当看到内蒙古冬天取暖缺煤的时候,她感到有责任,加快推广离心机组——一种通过废水利用,可以节省一半使用费用的设备。她并不只是追求利润,更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改善消费者的生活,让消费者和社会给予回报。
其实,对于技术创新的看法也有一个渐变过程。她最初认为,只要产品比别人好就是创新,现在则认为,只有你的产品改变了别人的生活,你引领了行业发展方向,那才叫真正的创新。“乔布斯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改变了人们生活。”
目前已有的4000余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10项,以及国际领先成果6项。但即便如此,她并不觉得自己可以自满,更何况有的国外同行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所以应该以平静的心态去吸取别人的长处。
人的质量是产品质量基础
相比于技术创新,她认为,一款好的产品是一个基础。他们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立体式改进模式来确保质量。这包括六西格玛管理法、精益生产等措施,以及5S、小组QC建议等底层实践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她感到“人的质量更重要”。
为了保证380万台以上产量的一致性质,每个环节都必须形成完整且可控的人为监督系统,同时接受其他人监督。她透露,“我们的员工薪资水平正在提升,以期达到每月5万元甚至更多。”
管理不是片面的仁慈,而是一种标准统一。如果没有严密制度,即使你让员工热爱公司,也无法保证工作效率。而且,无论哪种制度,最终目标都是提高整体效率,为顾客提供更加优质服务,因为只有这样,当顾客获得好处时,他自然会给予回报,这样整个供应链才能共赢地发展下去。
谈及成本控制方法,她强调:“首先抓住管理成本、生产成本和工艺成本,然后再考虑材料成本。”例如接待费用可以按销售收入提取,但实际只需要100万~300万元,而非预算中的2~3个亿。此外,由于努力降低运营开支,并未影响品牌形象或竞争优势,因此她的理念并不会因这种牺牲而受损害,因为这样的调整对于保持竞争力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