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爱凌的励志故事有大格局大气象才能做大事
一个人,将来有没有发展前途,将来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和细节有很大关系。通过一个人细枝末节处的表现,可以窥测到他的将来,这不是什么迷信巫术,而是一种经验,一种智慧。
明代有一个叫王华的人,从小喜欢读书。有一天,县令带着随从前呼后拥地到王华所在的学堂视察。和王华一起学习的那些小朋友们,因为从来没见过这样热闹的场景,所以都争先恐后地放下书本,围上前去看热闹,只有王华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依然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书。钱希奇是他们的先生,看到王华这个样子,就和王华开玩笑说:“大家都过去了,只有你一个人不过去,你怎么办啊?” 王华从容地回答道:“县令也是人,有什么可看的?我正在读圣贤书,恐怕县令也没有什么理由来斥责我吧!” 钱希奇见王华小小年纪如此有见识,非常高兴,便对旁人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有大出息!” 果然,王华后来说中了状元,加官晋爵,以一介書生之身成就了一番功名。
宋朝也有一个叫吕文靖的人,他家里四个儿子,其中二儿子叫公著。在四个儿子年纪还小的时候,有一天,当四个孩子都在院子里玩耍的时候,他们家的玉器突然掉落在地上碎成了好几块。这时,有三个孩子“啊呀”了一声,都急忙去报告母亲,只剩老二公著,看着这场面却像是完全不受影响一样。他并未慌张,也未表现出特别的情绪反应。
吕文靖看到这一幕,对夫人说:“我们的两个儿子中,没有哪一个是宰相之才,但我们必须考验一下他们。” 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让这些孩子们知道父亲想要考验他们,他们可能会更加紧张甚至害怕失利。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各自表露出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其中的一个儿子担心而逃避;另一个则平静如常,不予以太多关注。
最终,在这种试炼之后,被证明的是那个保持冷静、不慌乱、不追求外界认可的小男孩——他就是那位未来成为宰相的大臣——公著。当他被问及为何不会因为玉器破碎而感到焦虑或不安时,他回答得理直气壮,“已经碎了,无需再纠结于此。”
吕文靖因此判断出,那个能够保持镇定与内心平静的小男孩将会拥有更大的潜力,并且能够实现更伟大的目标。而实际结果正如预期那样,这位无畏挑战、沉着应对命运波折的小男孩,最终走上了权力的阶梯,为国家尽职尽责,同时也让他的家族扬眉吐气。
成大事者,其心中需要具备宏大的愿景与深远的大局观念,即使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也不轻易惊慌失措。这便体现了一种难以企及但又令人敬佩的心态。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曾写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即指那种面对逆境仍旧保持镇定的英勇精神。而在当下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同样的品质在不同形式中的体现:尽管环境充满变化,但那些懂得如何调整自己情绪,与周围环境共存的人,却能展现出超凡脱俗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