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娘子董明珠工业精神的化身坚韧不拔的现代励志故事简短
董明珠:从销售到企业家,坚持工业精神的现代励志故事简短
在与记者对话的场景中,这位经历了20年的“铁娘子”董明珠展现出一种淡泊无华的风范。从一个普通的销售业务员到知名女企业家的她,强调了需要有“吃亏”的工业精神,在这个追求快速财富的人们充斥时代中显得不合时宜。
董明珠是全球最大的空调生产企业格力的副董事长、总裁。她渴望用吃亏的工业精神来支撑中国创造之路,并表示格力未来十年二十年的目标将是成为服务于全球的大型企业。
专业化中的多元化
几年前,有人担忧格力走向专业化已经达到天花板,但事实上,格力的增长速度反而更加迅速。在1991年至2001年间,格力的产值从4亿元增至56亿元;在2001年至2010年间,该数字又翻倍,从56亿元增加到600亿元;到了2011年,产值预计将再次增加200亿至800亿。
董明珠认为,“我们发现走专业化道路,越走越宽。”面对别人的担忧,她坚信关键在于能否不断创造新产品,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如果能够做到,那么企业才具备可持续性;否则,即使多元化也不可持续。
与两年前相比,现在格力有了更清晰的战略定位——早日成为全球制冷领域的领军企业。虽然不仅局限于空调领域,但仍然坚持专业化路线,为实现“专业化中的多元化”努力着。
现在除了飞机上的空调,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生产空调,比如远洋货轮上的空调。同时,格力正在拓展产品范围,从家用扩展到商用,同时关注高端、高精尖产品,如上游电机和压缩机等技术研发方面,也正推动产业向前一体化发展。
我们的目标是每年的增长为200亿,如果要达成2000亿规模,还需要6~7年的时间,因此我们会坚持专业方向。董明珠说:“制定战略时,我们希望格力走向世界,用产品来改善人们的生活,我们追求的是不是做强者、要打败谁的心态。而只有这样,与大家共同发展,就不是你死我活,而是相互促进。如果怀着要挤垮谁的心态,是低级竞争;如果怀着改善人们生活的理念,则可以愿意与大家共同发展,在竞争中相互取长补短。”
有人提出了关于专卖店单一产品影响经销商业绩和积极性的问题,但是董明珠认为,不是产品多少决定渠道能否存活,而是服务意识和产品品质决定一切。“你好品质、好服务,即使店小,也会有市场,所以关键还是品质。”
核心技术为脊梁
在家电业多元化浪潮中,格力的战略思考却独树一帜:由于其专业性带来的技术地位优势,使其能够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
2010年度,上游研发投入30亿元目前已建立三个研究院,有4000余名研究人员,以更高端科技层面进行研发工作。“早些时候,我们在硬件、软件人才方面就投入很多”,但这些并非当即见效。“但是到了2003年,我公司与第二名之间差距13亿元,而今年差距已经扩大至250亿元,这种效果慢慢体现出来了。”
曾有一句这样的谚语:“不创新就是等死,只创新就是找死。”如何实现技术创新与业绩增长之间良性循环?董明珠认为创新任何时候都不应急功近利,要有社会责任感才能心境冷静。“比如,我看到报道说内蒙古冬天取暖缺煤,我就感到有责任,加快推广离心机组。我想的是帮消费者,你给消费者带来好处,他自然也会给你回报。”
其实,对于技术创新的理解也有一个渐变过程。在过去,她只重视自己的产品比别人好就算是在创新。但现在她的看法转变为,只有你的产品改变了别人的生活,你拥有独到的观点引领行业发展方向,那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乔布斯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改变了人们的一生。”
目前已拥有4000多项专利,其中包括710项发明专利,以及国际领先成果6项。但即便如此,董明珠并不觉得自己可以自满,更何况国外同行有的历史悠久,所以应该以平静的心态去吸收他们的一切。
人的质量作为基础
除了技术创新外,对于商品质量好的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因此,无论是在六西格玛管理法或精益生产这类措施上,都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立体式改进模式以及5S合理建议QC小组等自下而上的做法,以确保商品质量。此外,一线员工薪资水平提升也是为了保证他们安心工作的情况下提高工作效率。这一点对于维护品牌形象和稳定的客户群十分关键。在此过程中,她感到“人的质量更重要”。
最后谈及管理思路,她指出管理不能片面的讲人性化标准必须一致,以避免出现8万人的队伍溃散的情况。不过,这并不意味没有严厉管理制度。她常用的例子是一辆红绿灯,如果所有红灯都撤掉过马路就会完全失去秩序,最终没人安全也不有人性可言。她解释说:“因此相关制度必需存在。而且通过适应自己的方法寻找最优解就是最好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