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刚努力前行的求学篇章

周成刚努力前行的求学篇章

周成刚,北京新东方学校校长,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苏州大学,大学任教十年;1995年自费留学澳大利亚后获传播学硕士;1998年被BBC录取,2003年回国加入新东方。

三年比十年更重要

高考时,周成刚的英语成绩在江阴市考了第一,从小梦想着成为一名出色外交家的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北京外交学院。凭借当时英语笔试口试第一的分数,周成刚完全有可能被录取,但最终进入苏州大学英语系。而同班同学俞敏洪他们纷纷考入北大、复旦等名牌大学,这让他的心情可想而知。

似乎悲痛的情绪还没有化开,他不得不面临一个对他来说很严峻的问题:毕业后到中学还是留校?就像莎士比亚笔下的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喃喃低语:“To be or not to be, is a question.”

那时毕业后完全由国家分配,没有人告诉周成刚什么东西应该成为他的追求,他如何才能摆脱困境。“我只有两条路:毕业之后去中学教书,或是争取留校任教。我很清楚地知道,要是我只会让我离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远。”心中的委屈反而成了奋进的动力,使得他成功地当上了大学教师。

“人的是无限,但不可能在所有方向都获得那么多。”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取舍,我们必须对纷繁复杂的世界进行清醒的分析和判断。“多年以后,我再去看,那些决定使我离梦想生活越来越近。”

谁都知道应该努力,但究竟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一定是具体、清晰、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不要想十年以后的事,现在能做到什么才是我们需要思考清楚的事情。”

自从得了高考英语第一名,周成刚发现了自己在语言上的天赋,他开始刻意培养自己,在学习电视广播主持人如何表述演讲,以及阅读大量西方哲学著作,比如《西方哲学史》、《苏菲的世界》和《大问题》。“哲学著作对于培养人的思辨能力非常有帮助,而语言表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逻辑思辨力。”这样的思辨能力让他在新东方“万人演讲”上赢得如雷掌声,让他在面临各种人生抉择的时候总能做出最正确选择。

看得远些总没错

有的时候,一种清醒的心态意味着将目光放得更长远。在澳洲留学生涯中,由于将英语视为研究对象,并非明智之举,他毅然决然转到了另一所大学主攻新闻传播专业。虽然生活艰苦,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出国初衷,“既然选择了留学,就必须把书念好,要为日后的工作做准备。”拿到传播学硕士学位时,以笔试口试第一名成绩,被BBC录取,当时薪水比澳大利亚当地白领薪水还要多几倍。而早已烂熟于心新闻价值、二级传播议程设置这些新闻传播专业理论,在BBC新闻记者生涯中运用自如。

回到英国之前,一直是一位翻译家,有许多基本功已经形成,最终全派上了用场。在BBC国际部亚太区负责国际新闻一人既采访又录音合成,又轮流做节目主持,“早上8点上班11点节目就要在电台里播放,如同与时间赛跑一样。我通常先做国际电话采访,然后立即把稿子翻译中文,再同时敲击键盘。”

回忆起BBC度过的人生经历,用“专业”和“敬业”来形容;正是这种专业和敬业,让他能够成功创建上海新东方,并革新北京新东方业绩。

2000年的探亲之旅遇见老朋友俞敏洪,此时已如日中天发展中的新东方学校。他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市场巨大机会众多,为何还要 留下英国为帝国主义卖命?

“我毫无疑问能在BBC做一名优秀、专业新闻记者但华人要取得卓尔不群极其困难。另一种道路,如果投入相同时间精力或许取得更大的成绩,你为什么不走这条路呢?”经过深邀考虑,他决定放弃永久居住权加拿大移民机遇,更克服亲友阻挡,将家庭带回国加盟新东fangs。“确实,在英国工作可以拿高薪办护照福利保障等一样都不少。但是什么,都不能衡量我回国创业这一切?”

2003年的挑战里,无论是在创办上海还是调往北京单枪匹马推行管理改革,那时候整个团队架构错综复杂正处调整危机中。机制健全部门互相抢夺生源导致成本急剧上升甚至互相竞争。他明白,只有业绩才能服众。他顾不上种种反对意见统一至关重要教务市场部门,将部门打通实现业务制度化重新整合成为强队伍,大幅度节约企业成本。那一年取得历史最佳业绩。

说出来这个盘根错节企业改造过程多少地方需改善但周成鲜明认识,只有建立体系维护必然谋求长期发展所以一切都是为了将各个部门打通实现业务系统化制度化将新的东西融入现有的框架以此达到效率提升。这也使得新的时代带来了新的希望、新的人生的启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