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梦境的大道上红罂粟如同繁星点点将每一步都铺成一条通往成功的黄金道路
在梦想的征途上,红罂粟如同繁星点缀,每一步都铺就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黄金小道。文/阿明
一个在海关工作的朋友,有天向我倾诉,她感到很空虚,在同一间办公室同一张桌子前坐了八年,每天干的几乎是同样的事,连呼吸的空气都是一个味儿,现在的自己与八年前的自己没任何两样,早上一睁眼,就知道今天将怎样度过。她感叹,这复印机里走出的日子让她窒息,留不下任何亮点和痕迹。
在旁人眼里,她拥有“金饭碗”的工作,还有稳定的家庭。我没有更多地安慰她,我说:“去买一本凯鲁亚克的《在路上》看看,如果你不能像狄安那样抛开一切独自流浪,如果你做不到那样,就不要抱怨。”
她读完这本书后,表示她做不到那样的“在路上”,虽然内心深处确实很向往——抛开现实的一切,没有行李,没有财产,居无定所,搭顺风车,漫无目的地从一个城市流浪到另一个城市,追求精神及感官上的极度放纵、自由、颓糜与荒唐。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我们拥有几间房子(对于某些人来说还是奢望)、一个家庭、一张办公桌,一生只为存折上多加几个零奔走辛劳。当今中国,在巨大的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在以物质挂帅的大潮中,我们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自我的精神空间,在物质的挤压下,有些人的精神世界隐藏起来,不被察觉。在日复一日重复的地面之旅中,有些人会感到迷惘与困惑,他们想要探究生命以及活着的意义。然而,这种情形已经出现于美国二战后的50年代,那时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精神日渐荒芜。
《在路上》的主人公萨尔、狄安,以及其他“垮掉的一代”,就是那些试图逃离现实状态的人们。这是一种喧嚣疯狂的大都市生活,其中充满了掠夺、攫取、失去和叹息,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争得一点生存空间。大街上的噪音使人发疯,大量交通事故不断发生,而这一片喧嚣背后却是荒漠和虚无许多人生活于一种飘渺梦幻之中……
萨尔是一个作家,他的心灵高于现实,他期待简单而透明的心灵世界,但他又因为身份所限只能隐忍直到狄安出现,让他的潜藏的情绪爆发出来。他们不愿停下来,只知道前进,无论是为了体验那疯狂、怅惘或迷失,也为了享受自由至极和生命至极体验。
这份“生命至极体验”让我想到凯鲁亚克,他也喜欢这种生活体验。《在路上》是一部带有自传性的作品,他花了7年时间旅行,然后3个星期完成这部作品,当时他感觉自己的灵魂呼唤着创作,用打字机边写出了一部没有标点或段落的小说——那是一场巨大的思想瀑布,将水花洒遍心灵半个世纪以来。
“我还年轻,我渴望出发!”这样的文字,从纸页涌出,是岩浆般炽热曾沸腾整整一代人的心。即使过去了半个世纪,也仍有人内心无限向往那疯狂、“不羁”的“在路上”——那个飘满罂粟花香的梦境,使人们迷醉,使他们燃烧。而谁的心不会温柔?就算课业压得背弯,即使沉重工作让呼吸艰难,只有我们的内心里知道,我们的心柔软而温暖。
我们渴望迷醉,但不能,因为除了责任外,还有一种甜蜜枷锁:爱意。不谙世事的小孩子可能有些许不负责任,但成熟的人必须承担起责任。一切学习都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父母;一切努力工作也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人的幸福。这便是我寻找平衡之道:既要追求个人理想,又要肩负起社会责任,要找到那种既能实现个人价值又能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关系,以免陷入完全放弃或者完全投身其中,而忽略了另一方面的事务。此外,对待亲情友情等也需保持开放态度,因为它们才能够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坚持下去,同时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