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25岁时青春与金钱交织的故事
乔布斯的公司上市,并成为了一个百万富翁。在1980年12月份交易结束的第一天,苹果电脑的市值就有12亿美元了,公司合伙人们都成了大富翁。25岁的乔布斯也是其中之一。他后来告诉传记作家沃尔特·伊萨卡森(WalterIsaacson),那时的他发誓决不让金钱毁了自己的人生。
程序员拉里·艾力森正做着奇怪的工作。在搬去加州的伯克利之后,这位22岁的辍学生利用在校学到的知识,自学编程成立了甲骨文(Oracle)公司成为千万富翁。他那时找了很多奇怪的技术性工作,比如他曾在费尔曼基金、富国银行和AMPEX就职,最终在阿姆戴尔公司落脚,在阿姆戴尔的时候他就研究第一台兼容IBM的框架系统了。
杰夫·贝佐思在金融界游刃有余。根据安·贝叶斯(AnnByers)所著的《杰夫·贝佐斯:亚马逊之父》一书,杰夫在24岁的时候,这位未来的亚马逊合伙人以及CEO前往一家银行家信托公司,为银行研发出了性的软件。两年后,贝佐斯就成为了这家公司最年轻的副总裁。
埃隆·马斯克那是正在运营自己第一家互联网公司。在25岁之前,埃隆从斯坦福博士项目退学,投身互联网大潮,开办了自己第一家互联网公司,即Zip2。这家公司提供商业导航与地图。Compaq四年后以30700万美元买下这家公司,而马斯克用这笔钱开始了自己的下一个投资Paypal。
玛瑞莎·梅耶作为谷歌第20名员工才工作一年。在24岁的时候,她是谷歌的一名工程师。她在谷歌工作13年后,一直到雅虎担任CEO一职。那时候,她还没有现在的大本营,那个时候办公室的人都要面试她,所以第二天又去了接受另一轮面试。
马克·扎克伯格脸书第一次实现盈利并有三亿用户。当扎克伯格25岁的时候,他已经花费5年的精力于脸书上。在2009年,他们才真正实现盈利,有了三亿用户。他那时很激动,但却称这是一个开始,他写道,“我们认为这只是我们连接所有人的起点而已”。次年,他被《时代》杂志提名为年度人物。
Alphabet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计算机科学背景深厚。施密特27岁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度过6年的研究生院时间,在久负盛名XeroxPARC实验室工作,与太阳微系统创始人相遇,并进入太阳微系统加入开发混乱软件管理团队。而雪莉・桑德伯格遇见门特拉里夏默思并从哈佛拿到了MBA学位,在29岁成为夏默思财政部长的心腹女秘书,然后进谷歌再到麦肯锡,是哈佛商学院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者,用AOL聊天室谈论网络课程如何改变世界观念。
比尔・盖茨正在做人生的第一笔大生意。在21岁离开哈佛之后,与保罗・艾伦共同创办微软,但他的第一桶金来自于与IBM的一次巧妙交易——授权使用CP/M86操作系统给IBM,并购买QDOS操作系统改造版,再授权给合作企业使用,最终形成备受欢迎MS-DOS操作系统。
拉里・佩吉和瑟尔盖创建谷歌。当1998年创立Google.com网站时,他们都是25周歲,但多年前便於Stanford大學參與社區活動時認識彼此。創業初期投資來自SunMicrosystem創辦人AndyBechtolsheim手中支票,這張支票是在Google正式註冊為法人實體之前簽發出來,因此他們還需完成必要文件前的銀行存款才能領取這筆資金。
至今为止,其中一些成功人物继续影响着科技界,如Facebook CEO Mark Zuckerberg, Twitter CEO Jack Dorsey, Microsoft CEO Satya Nadella and others. Their stories serve as a reminder that success is not limited to any one path or timeline, and that with determination and hard work, anyone can achieve their dre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