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铁军的铸造之旅朱磊的励志故事
在阿里巴巴,人们常被称为“铁军”,因为他们追求的是一个坚不可摧、无懈可击的目标。这个目标是由三块组成的:铁的目标、铁的纪律和铁的意志。
首先,是关于目标的一段经历。在阿里的每个月末,每个部门都会把下一月份的大目标明确下来,并将其细化到每个小团队和个人。这意味着这项任务不仅是部门领导或区域经理的事情,更是所有人的责任。这些目标会写下来,不仅仅是一个口头上的承诺,而是一种时刻伴随着我们的存在。我们办公室墙上挂满了这样的板子,上面标注着每个人的具体任务完成情况,以及还剩多少工作要做。在区域层面,我们列出各个主管组和团队;而在团队内部,则针对每位成员进行详细记录。
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有两个重要环节与这些大目标紧密相连。一早,我们全体员工聚集开启会议,共同审视那些未达成的小步骤,每天都有新的进展报告。当夜幕降临,我们再次聚集讨论,即使是在疲惫之余,也要分析哪些地方可能会阻碍我们的前行,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心头。
短信和邮件也成了跟踪进度的手段之一。不断地收到来自公司高层以及同事们成功完成任务的心情寄语,或是提醒那些还未达到预定指标的人,还有多少路要走,每天都是这样一种持续激励与支持。甚至于,一些特别优秀的人物,他们已经提前实现了自己的任务,那么他们就成为其他人努力学习、向往的一个榜样。
如果某个人没有达成期望中的成绩呢?在阿里巴巴,没有任何形式的手动处罚,但作为整个团队的一部分,当月底总结时,如果大家一起没能达成计划,那么领导者们就会采取一些比如剃光头等方式来表彰失败者的勇气。而对于那些未能完成自己的职责的人来说,他们必须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因为他们清楚知道自己不只是代表自己,而是代表整个团队。如果失败发生,那么整体凝聚力将得到加强,以便更好地应对挑战。
我曾亲身经历过一次类似的场景,我当时还是销售人员。那年,我们设定的年度销售额为一百万美元,我虽然已经提前完成了我的个人任务,但最终那最后一天午后,我们才发现还有三万美元差距,所以我们全体员工疯狂奔波拜访A级客户,最终以此目的签订合同,尽管银行即将关闭。但我们坚持到底,最终实现了这一点。我记得那时候,我几乎用尽了一切方法去说服客户,让他接受那个交易,从下午两点一直谈到接近四点半,直至客户同意并且安排财务打款给我们。不过,由于财务部长不在场,只好请他第二天处理这件事——但这是一个风险,因为如果转账未能成功,这笔收入就无法计算入业绩。但我绝不会放弃,无论如何都要确保那笔交易顺利进行,最终通过极限沟通与协调解决问题,将收入纳入业绩范围内。此外,在这种紧张关头,全体员工发出了帮助我的信息,就像是在告诉客户:“你遇到了困难吗?我现在可以立刻赶过去帮你解决!”最终,这份精神感动了客户,他决定提供资金支持,使得这一单生意得以顺利结束。
马云先生曾赞扬过阿里的干部,说他们能够毫无疑问地调整岗位,从来没有出现过什么问题。他讲述了一则故事:有一名分公司经理,被通知从广州调往苏州分公司,消息传来的时候已近傍晚,他第二天清晨准时抵达新岗位,没有任何犹豫或抗拒。这并不仅仅是一个管理的问题,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纪律,一种组织结构所固有的特质——即使面对家庭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变化,也必须迅速适应并行动起来执行命令。
另外,在2003年,当年的业绩达到1000万元人民币的时候,当年的期权奖励就是2万元股票,现在价值8,000万元人民币,但很多销售人员由于被提升为主管而错失机会,在升迁后的第一周内失去了这个惊人的机遇。而当初,如果只多等待几周,他们将获得更多收益,如今回想起来,都带有一丝遗憾。但正如朱磊所说,“从整体角度来说也是无怨无悔的。”因为这家公司给予他们太多东西——除了股票,还有关于职业发展各方面的事物,它们赋予人们坚韧不拔的情感支撑,这就是“铁”的纪律,它超越地域、职位和收入水平,只因执行力,对于它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接着探讨的是在地推营销中所需具备的地推 铁军 的日常生活。在这里,“地点”(Point)代表的是市场点,而“推”(Push)则意味着不断向前的行动。我们的商店总是在朝九晚六之间运作,但我们的销售人员通常早上八点钟就开始准备工作,用早晨静谧的声音打印出今日拜访计划,然后精准规划今天需要拜访哪些潜在客户。一旦准备就绪,便立即踏上前往老板(潜在顾客)的征途。一想到这一切,你会明白为什么我们称呼它们为“地点”。然而,并非所有地区都如此简单,有的地方离城市更远,比如永康这样的地方,那里充斥着众多工厂企业,因此背包里面永远少不了矿泉水及面包,为漫长的一日旅行做好充足准备。而就在这些忙碌又艰辛之旅中,我们逐渐形成了一股力量——一种渴望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我的力量。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地点’——它让人感到既孤独又充实,同时也让人更加珍惜那种微不足道却又深刻的情感联系,与世界保持连接线索般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