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工作商界大佬的真实面目励志可爱故事背后的坚持与梦想
商界巨擘的真实面目:励志故事背后的坚持与梦想
文/胡佳恒
商界巨擘们总是被视为励志典范,但他们的真实面目远比那些戏剧化的故事要复杂得多。他们最不愿表露的是在三个场合:开会、开会、再开会。在这些场合,他们展现出的形象可能是狷狂、谦卑、偏执或无力,但这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管理风格。
黄光裕习惯于深夜召集会议,他的工作日常从中午开始,直到天亮才结束。员工们必须等待他的指示,第二天上班时还需按时打卡。媒体曾报道说,他甚至用摄像头监控会议室,让人感到极度压力。
马云也是一个喜欢深夜聚会的人。他一有新的想法,就立刻召集团队讨论。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晚饭,这成了连夜工作的一部分,即使儿子也不得不留在房间里,不许出来。当马云夫人回忆往事,她提到了儿子的瘦弱身材,就像火柴棍一样长大,这让她不得不辞职照顾孩子。这就是为什么马云坚决不会投资网游的一个原因——他害怕失去家庭平衡。
柳传志推行了一套严格的企业管理方法,其中包括每次大型活动前都唱《联想之歌》和《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但这一规则随着公司规模扩大而改变。当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外国员工加入进来,他们唱歌的声音让柳传志觉得有些奇怪。此外,迟到罚站这个制度也被废除,因为它对老领导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任正非虽然脾气暴躁,但他还是鼓励大家讲笑话以缓解紧张气氛。而俞敏洪尽管口才出众,但在新东方高层会议中却经常沉默。他母亲更是名声显赫,一旦发言就能震慑整个公司。唐岩CEO则完全忽略了会议内容,只关心简单点评PPT,而史玉柱几乎只与研发团队交流希望降低对他的依赖程度。
雷军则直接否定了任何形式的决策会议。他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快速行动,不容许拖延或过多讨论。在小米初创阶段,他仅用三句话评价产品:“这个点好”、“速度棒极了”、“后盖太有金属感”。当小米搬家时,他甚至不知道新地址,还专门打电话确认,这便更是不可能参加正式会议。
这些互联网新贵正在改变中国商界的开会文化,从偏执决策转向开放沟通。不过,他们也有自己的规矩,如李彦宏要求所有讨论都必须带有结论,而不是单纯过程上的展示。这就是商界巨擘真正的心态和行为模式,是他们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