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总裁王卫2022年度励志青年人物的戏剧性奋斗史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大时代里,机遇如同风起云涌,等待着那些有远见和勇气的人去抓住。王卫,即顺丰速运的掌门人,是这样一个人。他从不打广告,不接受私人企业(PE)的投资,而他的公司,却拥有15万名员工,巨额地采购了IBM的信息和人力管理咨询服务方案,以及各种统一软件系统。他始终做小件快递,这让他成为了“火星人”马云最佩服的人之一。
20年前,王卫只以10万元启动,他今天的营业额几百亿,他自有货机11架;与员工分享利润,一线员工月薪上万;一直在创新(三月没创新会觉得危机四伏);工作狂,每天工作14小时;实干,定期下基层;低调,员工都不认识他;强势,胆大,有过9次抵押家产。顺丰速运,无疑是中国民营快递公司中的巨头。这家公司即将迎来20周年庆,但外界仍对它知之甚少,他无疑是一家另类低调的企业。
水货佬垄断通港快件
王卫有一句话:顺丰的一线收派员“才是最可爱的人”。因为他也是收派员出身,曾经做过“背包客”。
1971年,在上海出生于一个空军俄语翻译父亲、江西大学老师母亲家庭的王卫,从7岁起,就跟随父母迁往香港。在高中毕业后,他选择放弃继续学习,而是决定投身到印染行业中。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当南巡影响下香港8万多家制造工厂移至内地时,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一开始,小小的一个点儿货就已经开始流转。当东西越来越多,用拉杆箱也装不下的时候,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
1993年3月26日,那个决定性的日子里,拿着跟父亲借来的10万元钱,在顺德注册了顺丰速运,一家只有6个人的小公司。而且,在香港太子的砵兰街租了一间几十平方米的小店面,为企业们提供信件和物品之间的快速传输服务。那个时候,他们用背包和拉杆箱提着货物,被称为“水货佬”。别人70块一件货,而他们能割价抢滩,只收40块,这样的策略吸引了大量客户,并带动了冷清的小街热闹起来。
由于市场需求旺盛,不久之后,便迅速将触角延伸到了广东各地。当时,每建一个点,就注册一个新公司,让分公司归当地加盟商所有,这使得顺丰在短时间内,便将珠三角一带的快递市场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但这样的疯狂增长方式,也导致了一些问题——有的加盟商擅自在货运中夹带私货,有些甚至自己开始延揽业务当上了“土霸王”。这时,加盟模式推广后出现的问题,对于原本已淡出日常运营管理但仍然关注情况发展的情况下的王卫来说,是无法忽视的事实。
2002年春季,当事业正处于关键时刻,由于承包网点收回直营便遇到了许多麻烦。当时,“差异化经营”提出后,因为承包网点就是个小型独立国境,所以根治这些问题确实压力非常大。那一年,一位老板竟然声称要杀掉他,要把整个网络破坏掉。在那段时间里,如果没有保镖护送,他根本不会走得出去。但就在此刻,又爆发了一场非典型肺炎疫情,让人们都不敢出门。这成为一种转折性的契机,让航空公司生意萧条,同时也是给予顺丰新的机会。
2003年的初春,当航空价格暴跌之际,与扬子江快运签订五架飞机订单,使得首次将民营快递业带上了天空,为其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地位。此刻,其经营思路也逐渐明朗化——坚持只做快递,而且只做小件,不做重载与高端竞争,与其他国际邮寄服务重叠部分也不涉足,只留下1kg内收费不超过20元范围内剩余客户为唯一目标。此举导致由于坚持只做小型邮寄,使得他们拒绝摩托罗拉这样的肥订单而选择保持专注,以维持高效率、高质量服务标准。对于像摩托罗拉这样的大客户,他们宁愿失去一些潜在利益,也不愿意妥协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2010年底,当民航总局发布公告宣布順豐航空正式获准运行时,该集团销售额达150亿元左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稳健。不仅如此,还拥有15万名职工,其中包括一线到行政人员。而这一切,都源自於最初那种简单而专业化的心态——尽管它们看似微不足道,但却构成了全体成员共同努力所需基础设施。而对于那些真正了解其成功秘诀者们来说,那种简单又专业的心态,是最难以复制的事情之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