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党的伟大人物事迹简短精明下功夫如同细致装饰每一件物品
。虽然他的家族天资并不出众,但他却是一位高明的军事家和战略家。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他提出了“以上制下、取建瓴之势”的策略,这一策略对于清王朝最终取得胜利至关重要。他善于审时度势,在大盛之中察觉大衰的先机,并采取果断措施裁撤自己的权力。他深通官场韬略,能够化解种种难题。曾国藩的人生哲学是尚“拙”,他认为天下的至拙能胜过天下的至巧。他通过勤奋、吃苦、踏实精神成功了,而这种笨拙也有其独特之处,它培养了虚心和抗击打能力。
在学习上,曾国藩坚持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摸完书就睡觉,这种笨拙方式让他超乎常人地勤奋和吃苦。这使得他发现笨拙有其好处,如比别人更虚心,对问题不留死角。相反,那些小聪明的人往往避开困勉之功,因此基础松散。而那些早早进学但后来成绩不佳的人,却连举人都未考出来。
曾国藩也以此精神打仗,他不是贪图小利或奇谋,而是稳扎稳打。他的研究包括对敌我双方情况、战斗部署、后勤供应等方面的详尽分析,只有这样才会决定去打仗。
在待人接物上,曾国藩也是诚实为本,以拙为用,不说大话,不求虚名。他要求自己占便益而非占人的便益,即使有人欺骗或耍心眼,他仍然以诚待人。这正是他的真性情所在,与李鸿章等人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最有意义的是他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扎实彻底的思维方式,使他避免了中国式思维中的局限与弱点。中国式思维重体悟轻逻辑,而西方思维则重视逻辑和差别。此外,每当遇到事情,曾国�phan都会从正反两方面去看,然后再分两面分析,从而达到观察事物透彻无遗的地步。这就是他的一生经历千难万险处理大事时所依赖的智慧,也是建立在极致“笨”上的极致“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