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职场励志小故事
:一帆风雨路三年,三战一朝成
在我人生中,那段考研的经历就像是一次艰难却充满希望的旅行。它不仅是对知识和能力的一次大考验,更是对意志和坚持力的最严峻的试炼。在这条充满坎坷之途的道路上,我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寻找前进的力量。
我的考研之路始于大学的大三上半年。那时,我选择了报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专业,这是一个既激动人心又让人紧张的事业。我记得,那时候每天都去自习室,但真正学习到的东西很少。我那时的心情,就像是走在属于自己的路上,不知道远方有何等待。但当2007年的冬日到来,我开始了真实意义上的复习。这一年里,我有过懈怠,但更多的是坚持。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学习、无数练习题,还有挥之不去的情结。那个时候,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有一种沉淀,在艰辛中求索。
时间仿佛没有顾忌,一路狂奔,从1月到1月,从6月到9月,然而掌握所需知识却未见成型。9月之后,任务和压力明显增加,每天都是紧张的复习。而那些夜晚,是我体会那种短暂解脱,也体会那种为理想而奋斗后的充实快乐……理想永远是美好的,而现实却是残忍的。
尽管曾经为考研做出那么多铺垫,付出了艰辛努力,却仍然没能成为研究生。这让我陷入了一段失落与迷茫,但我是一个追求理想的人,即使面对失败,也不会放弃自己的梦想。我决定辞职,再次踏上备战新一轮考研的征程。
回校后,我重新找到一个自习室,并且更换了座位,以此来改变一下环境和心态。那一年,又是我最忙碌的一年,每天都在准备考试。但即便如此,当2008年的春节将至时,我还是决定再次尝试,因为对于自己来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尝试,而是我第三次机会——最后一次机会。如果说第一、二次都是为了证明自己,那么这一次,就是为了实现自己。
经过两年的磨砺,我早已适应了单调但刻苦备考生活:没有周末,每天都是重复劳作。但国庆节之后,由于自我加倍压力,任务变得更加繁重:各科真题反复演练总结,加强专业课笔记;辅导班也成了我的考虑对象,他们热心帮助解决疑惑。不过由于经济原因,最终还是没有加入他们,让我感到十分惭愧,对跨考教育老师表示深深敬意。
11月起,我与同学小赵相约每隔几天模拟考试,上午数学下午英语,其余时间专注于专业课。当他发现我每晚还在做数学题,他吃惊地说:“你要不要数学全分啊?你做的问题太多啦!”不知道他知道之前两次数学分数低下的痛苦和煎熬。当我们坚持到了1月份,我们已经把数学从1993年至2009年的真题反复做完两三遍,并进行15套模拟题;英语历年真题看完并巩固单词,以及15套模拟题;经济学专业课完成厚厚几本笔记及最后冲刺总结与练习工作;红宝书及真题也被彻底研究答卷套路。此时虽觉得困难重重,却依旧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迎接挑战。在那两个漫长而疲惫的地球旋转后,即将展开的人生的新篇章,无论结果如何,都值得尊敬,因为这是勇敢者的旅程,是成功前的无数个努力的小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