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伟人的英雄事迹华为创始人任正非
的传奇生涯
在1944年的贵州安顺地区镇宁县,一个贫困山区的小村庄里,任正非诞生。这位后来成为中国科技界巨星的企业家,从小就被知识深深吸引。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长大,他继承了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尽管家境贫寒,但他的父母坚持让他读书,即使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也从牙缝里挤出粮食来供他读书。
19岁时,任正非考上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并入重庆大学),即将毕业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父亲被关进牛棚,他回到老家看望父母,被父亲叮嘱:“记住知识就是力量,不要随大流。”回校后,他自学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等专业课程,并且结交了一些西安交大的老师,这些老师给他一些油印的书看。他还自学了三门外语,当时已能阅读大学课本。
33岁那年,任正非参加全国科学大会,对高科技产生了强烈认识。当时身为通讯兵,他参与了一项代号为011的军事通讯系统工程,在技术方面多次突破,被选为军方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科学大会。这些经历决定了他之后选择一家电子公司转业,以及在创办华为的时候选择电信行业。
1992年,任正非投入C&C08机研发,这是形势所逼,同时也体现出他对技术的重视。在股市泡沫盛行的情况下,他不仅不动心,而且对于股票和泡沫深恶痛绝。他内心更多的是对知识、技术和真才实学的尊重。
1997年访问美国公司期间,在IBM工作,与国际顶尖企业交流,使得他的眼界更加开阔。同样地,将“保证按销售额的10%拨付研发经费,有必要且可能时还将加大拨付比例”写进《华为基本法》,体现了他以技术立身理想。在《华為基本法》的起草和讨论中,产生了解决民营企业资本积累问题的一个重要概念——知本主义,即依靠自身能力与智慧,而不是依赖资金或资源去发展。
2000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50富豪第3位,其个人财产估计达5亿美元。此外,还曾荣膺网民评选2003年中国IT十大上升人物,并于2006年入选《时代周刊》全球“建设者与巨子”100名排行榜,是当今世界领先的人物之一。
任正非的一生充满挑战与冒险,但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商场,无论是面对压力还是迎接机遇,都有着坚定的信念:只有不断学习,只有不断探索,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力。他是一条为了观念而战斗的人,一条永远不会停歇前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