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事迹摘抄周鸿祎如何以他人资金为练兵场锤炼自己的能力至臻完善
周鸿祎:从360安全卫士的创始人到天使投资人的蜕变之路
在他人资金的庇护下,周鸿祎如同一位战略家,在互联网江湖中磨砺自己的剑。他的足迹可追溯至3721的创立与雅虎的收购,他是那个时代少数幸运者之一。
每当提及大学生创业时,周鸿祎总是感到犹豫。他知道成功率微乎其微,就像寻找那唯一的Bill Gates一样。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成就。比如许朝军,他在陈一舟身边打拼,从而奠定了点点网;或者优酷的古永锵,以及人人、当当网背后的陈一舟和李国庆,他们都曾经历了长达十年的互联网第一波。
他的第一个建议是,这个国家对于互联网创业环境充满希望,但同时也充满挑战,无线技术带来的新机遇对创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这些门槛并不仅仅由金钱所决定。这段时期,每个人都认为只要手头有钱,在互联网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只要不犯错,就能成为“剩者为王”。然而现在,有新的模式出现,既有经验丰富的大亨,也有新兴企业勇于探索。关键在于,不怕抄袭,而是怕别人拥有更多资源和用户基础。
第二个建议是,要将创业理解得更加广泛,不仅仅局限于今天开公司、自我标榜CEO,还需深入市场洞察,将一个想法转化为成熟商业模式,这需要积累经验。刚入行时,与他人的公司合作,用别人的资金锻炼自己能力也是明智之举。当你经验积累足够,并准备组建自己的团队,你会发现,即便你掌握所有技能,也可能还需要其他专才,比如CEO或产品专家。
第三点建议是不应为了解决财务问题就开始创业。你只需真正热爱什么,并且看到哪些问题可以被解决,那么就去行动。不必急于融资或上市。如果连10万块钱都不愿意花费,那么追求融资亿美元完全无意义。
最后,他强调的是,当接触商业计划书时,一定要谨慎,因为缺乏实践经验却想要提出宏大的目标,是不可靠的。他以Facebook为例,其初衷并非胸怀天下,要连接全世界,而只是为了让哈佛女生照片可供男生浏览。而乔布斯通过iPhone和iPad改变了手机和平板行业,最早则是在电脑市场失败后,转而开发MP3播放器。
做公司最重要的是产品创新,以及找到并推广给用户。他鼓励大家天天与用户互动,让自己变得谦虚,对用户更加了解。在中国,即便是一个烂产品也能轻易吸引10万名粉丝,如果1000名粉丝每天来访网站论坛,就会觉得自己独树一帜。但这恰恰是一种幻觉。一开始必须克服这种成功感,然后才能找到真正的大众市场,再次与评论界保持距离,以免偏离真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