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超级富豪从零到英雄的杂货故事
传奇:从零到英雄的杂货故事20世纪50年代,香港房地产市场上出现了一位传奇人物。当年,他曾经创下1年卖出100多幢楼的地产神话,并由此打造了霍氏集团。现在大家熟悉的分期付款、按揭供房就是发明的。在房地产业的最高峰时期,曾经拥有香港70%建筑生意,名下的60多家公司大都经营房地产生意,是香港名副其实的“土地爷”。现在香港的地产界大佬李嘉诚、李兆基、郭炳湘等等都是在他之后才慢慢做大的。那么,当年是如何进入地产界的?他的第一桶金又是怎么赚到的呢?
1923年5月10日,出生在香港一个水上人家。因家境贫困,6岁前都没穿过鞋子。7岁那年,两个哥哥和父亲相继去世,后来,香港又被日军占领,生活更加困难。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子汉,他退学出去打工了。
没有办法,他母亲只好东借西挪地帮他开了一家杂货铺。他生活安定下来的和邻居家的女儿吕燕妮结了婚,却不久后母亲的一个决定改变了整个人生。她想着能不能把店兑出去,这样就可以开一个小小的小船行,在海上搞点货运业务。这时候,有一份去洋行当文员300港元1个月工作机会,但他最后还是尊重了母亲决定。
于是,他们买了几条船,在海上搞运输。一开始风险巨大,但是因为战争爆发,一些欧美国家对中国进行全面的经济封锁,因此战略物资价格飞涨,不少海外商人就铤而走险,将“违禁物资”偷偷运往中国内地,因为利润丰厚,也加入这场冒险中。他组织了运输船队,每天不断将黑铁皮、橡胶、轮胎、棉花等重要物资送到澳门,再转往内陆。这次冒险持续三年高风险但有高回报,最终赚到了第一桶金。
随着战争结束,他带着几百万身家的搬进富人的聚居区跑马地蓝塘道11号豪宅,从此成为新贵。他认为如果说当时自己是为了支持抗美援朝或打破封锁禁运,那不是骗人的,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一点认识和想法。而对于是否需要再风里来浪里去搏命的问题,他回答:“要光是赚钱,还有很多方法,并不一定要走这条路。”
1945年的战争结束,让他们家族稳定下来。但这个稳定并未使他停下脚步。在1950年代初期,当移民潮涌入香港时,他看到了新的机遇。当时的人口暴增,而住房则严重不足,所以他决定把自己的资金押注在房地产行业。
1953年6月,与妻子吕燕妮共同创立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465万港元,这在当时可是不小的一笔钱。那时候 香港的地产市场还算不上是一个行业,一般市民都是租屋而非购买,而且英国殖民政府垄断所有权力,使得华人想要从他们那里分得一杯羹简直难上加难。
最开始进入这个行当,也是通过租屋方式挣钱。但很快发现买楼280万港币7年半才能回本,看起来并不划算。当即决定改进策略,比如分层出售,让更多普通市民也能买得起,然后推出了分期付款卖楼花计划,这让人们能够以较低首付购买房屋,从而激活整个市场。他仅仅一年时间,就建造并销售超过100栋房屋,被誉为“神话”。
然而就在他的事业达顶峰之际,被称为“星光行事件”的冲击发生。这导致其最大资产遭受损失,最终不得不淡出香港的地产市场。不过,此后的历程充满变数与挑战,无论是在文莱建设港口工程还是投资于石油及百货企业,都展现出其坚韧与远见。此外,在1978年的改革开放政策中,他抓住机会,在广州投资建设白天鹅宾馆,为现代化酒店奠定基础,其影响深远至今。(名人名言)
1983年2月6日,该宾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即便如此排长龙参观也是常态,如今回望过去,那种场景已显得不可思议。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种伟大的人物,以各种手段积累财富,用智慧洞察时代趋势,将无数梦想变成现实,不仅塑造自身辉煌事迹,更为社会贡献巨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