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超级富豪靠卖杂货起家入选中国感动十大人物的故事在自然风光中绘声绘影
传奇:超级富豪靠卖杂货起家,成为中国感动十大人物的故事在自然风光中绘声绘影。20世纪50年代,香港房地产市场上,有一位神秘的人物。当年,他曾经创下1年卖出100多幢楼的地产神话,并由此打造了霍氏集团。现在大家熟悉的分期付款、按揭供房就是他发明的。在房地产业的最高峰时期,他曾拥有香港70%的建筑生意,名下的60多家公司大都经营房地产生意,是香港名副其实的“土地爷”。如今香港的地产界大佬李嘉诚、李兆基、郭炳湘等等都是在他之后才慢慢做大的。
那么,当年是如何进入地产界的?他的第一桶金又是怎么赚到的呢?海上运输,赚来第一桶金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1923年5月10日,他出生在香港一个水上人家。因家境贫困,6岁前都没穿过鞋子。他7岁那年两个哥哥和父亲相继去世后,生活更加困难。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办法,只好退学出去打工了。
说是打工,其实就是做苦力,可是身材瘦小,不适合干苦力的工作,每个工作都干不长就被老板辞退了。他没有办法,就只能回到母亲开的小杂货铺帮忙生活安定下来,也结婚了。但随着母亲的一个决定改变了整个人生的轨迹。
1945年的战争结束后,他们家的经济形势好起来了,她想把店兑出去开一个小小的船行,在海上搞点货运生意。这时候,还有一个去洋行当文员300港元1个月轻松稳定的机会,但他们还是选择了她决定的事业。那时候,他们买了一些船,在海上搞运输结果几年下来机会果然就来了。
1950年的战争爆发,一些欧美国家开始对中国进行全面的经济封锁,这导致战略物资价格飞涨,不少海外商人就铤而走险,将“违禁物资”偷偷运往中国内地,因为利润丰厚也加入这场冒险中。他组织了一批船队三年中每天不断地把黑铁皮、橡胶、轮胎、棉花药品等重要物资运送到澳门,再转往内地。
高风险当然也有高回报,那段时间里的三年的海上运输赚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有几百万身家的搬进富人的聚居区跑马地蓝塘道11号豪宅成为新贵之后,也正是在靠着这第一桶金进军房地产业并大获成功成为香港的地产商。在晚年自己评价当年的行为时说:“如果说当时我是为了支持抗美援朝打破封锁禁运,那是不准确的话。我没有那么高认识。但说当时我一点认识、一点想法也没有,也不是事实。”
战争之后已经有了几百万资本不需要再风里来浪里去搏命但这并不意味着准备退出江湖守着钱财过一生钱生钱搞搞投资这是必须可但是投资什么项目好呢?
首创分期付款经营策略20世纪50年代初期 香港迎来移民浪潮,从1947到1953这个六年间人口从不到50万涨到150万左右人口暴增住房必然严重不足看到这个情形头脑精明决定把自己的手里的钱全部押在房地产上了55于6月和妻子吕燕妮创立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465万港元这一笔数目可是一笔不小
可是那时 香港还算不上的行业一般市民都是租屋子来住,而且那时 香港又英国殖民 地港内的地产市场一向由英资财团垄断华人要想从他们那里分得一杯羹简直难以上登下台最开始进入这个行当也是考虑通过租屋子的方式挣钱55底拿280万港元铜锣湾买下第幢大厦使馆大厦正式进军产业最初与普通的地产商一样自己花钱买旧楼然后把楼租出去赚钱但是租出了两三个月拿账本算发现买这栋楼280万港币得七七半才能回收本望所以不能租怎样才能更快回盈呢经过思考得出了分层出售拆开卖这样人们能以较低价购买房屋而且有人只有部分支付即能购买房屋这种方法看似无足轻重但于当时则为石破天惊居者有其屋传统理想实现面积虽小首付金额低只要几百或千元即可拥有自己的房屋吸引力巨大人们排队购房光定金便让霍家收入滴水成河“香港土地爷”遭受挑战措施激活整个市场涉足只一年多时间建造100多栋住宅基本售罄建立蟾宫17层高的大厦挣取1000多万元成为最大华人企业主32岁已龙头老大的位置然而就在此刻有人却处处刁难其中包括星光事件由于这些挑战渐渐淡出市场目标转向海外1968带领400余人及船队从香港前往文莱承建工程接着转入石油百货旅馆酒楼发展1979广州白天鹅宾馆1983全面开放至今仍被誉为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