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奋斗超级富豪从卖杂货起家自然风光中的传奇生涯
青春奋斗:从卖杂货到地产巨擘,自然风光中的传奇生涯20世纪50年代,香港的房地产市场上诞生了一位非凡人物。当时,他以创造1年卖出100多幢楼的地产奇迹闻名,并因此建立了霍氏集团。现在大家熟悉的分期付款、按揭购房就是他发明的。在房地产业的巅峰时期,他几乎控制了香港70%的地产业务,并拥有60多家公司,其中大部分从事房地产开发,是香港真正意义上的“土地爷”。如今,李嘉诚、李兆基等后来的豪门企业家都是在他之后崛起。那时候,他是如何进入这个行业?他的第一笔财富又是怎样赚到的呢?海运贸易成就第一桶金,这段生命轨迹充满传奇色彩。1923年5月10日,在一个水上家庭中出生。他6岁前都没有穿过鞋子。7岁那年,两个哥哥和父亲相继去世,当时香港还被日本占领,使生活更加艰难。他作为唯一男丁,被迫退学外出打工。这只是表面看待,其实是在做苦力,每个工作都干不长就被老板辞退了。无奈之下,只好母亲借钱开了一家杂货铺来维持生活。不久,与邻居家的女儿吕燕妮结婚,从此过上了安稳平淡的人生。但很快,一次决定改变了整个命运。在1945年的战争结束后,经济形势好转,母亲觉得一家人不能一直守着杂货铺,她希望能把店换成小船行,用海运贸易赚取更多收入。当时还有机会去洋行当文员,但只需300港元每月,即使轻松稳定,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母亲的建议。于是,他们买了一些船只开始进行海上运输结果几年下来,对战略物资需求爆增于1950年,由于一些欧美国家对中国实施全面的经济封锁,因此黑市价格飞涨,不少海外商人秘密将违禁物资偷偷运往中国内陆,因为利润丰厚,也加入这场冒险中。他组织了一支舰队,每天不断地将重要物资如黑铁皮、橡胶、轮胎、棉花和药品送往澳门,然后再转移到内陆。其实当时像包玉刚、何鸿燊等华人商人也参与过类似的活动,只不过这种生意太危险太辛苦,只有坚持者才能持续下去。当时每天只有睡三四小时白天要处理装货和联络晚上还得驾驶船只在月光下工作,有几次为了躲避英国水警差点丢掉性命。而这样高风险带来的高回报,在战争期间三年海上贸易赚到了他一生的第一桶金。在有足够资金后,就搬进了富人的聚居区跑马地蓝塘道11号豪宅成为新贵。随后,又利用这一笔钱进入房地产业并取得巨大成功成为香港的地产商。在晚年回顾自己的经历说:“如果说当初我仅仅为了支持抗美援朝或打破封锁禁运,那是不真实的。我没有那么高远的认识。但说当初我一点认识、一点想法也没有,也不是事实。”战争结束之后已经积累了数百万资产,不需要再冒险也不必风里浪里搏命。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准备退出江湖,而是守护财富过一生,加强投资是必要的,但是投资什么项目更合适呢?脑海中又开始翻腾起来。
首创分期付款经营策略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移民潮涌入香港人口由原来的不到50万增长至150万左右。此刻住房严重不足。当时住房条件糟糕破旧木屋甚至走廊楼梯间挤满人看到这一幕头脑精明决定把所有资金押注于房地产业。
1953年6月与妻子吕燕妮成立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465万港元相当庞大的金额然而那个时候 香港的地产业仍未成熟一般市民租用房屋而非购买且由于英国殖民统治英资财团垄断市场华人们想要分享片刻繁荣简直难以企及最初进入这个领域也是考虑通过租售方式获利但就在铜锣湾买下280万港元的大厦使馆大厦正式涉足房贷两三个月拿账本算计发现280万港币需要7.5年才能回本于是决定不租而出售为何能让更多人买得起房屋自己能快速回本呢经过深思熟虑首先想出了拆分销售方法把房屋拆解销售这样普通职员即便收入有限也可购买楼盘接着为了吸引那些只能支付部分款项的人们,又发明了分期付款经营策略这种方法虽然简单却在那个时代堪称革命性的想象一下可以支付较少额度,却能拥有一处属于自己的住宅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吸引力人们排队购买房屋光定金就让霍氏收集手软"星光行事件"激活市场涉足一年时间建造超过100栋建筑基本都在建前已售完创建了香港房界神话(名言)1955年铜锣湾建设最高建筑17层蟾宫大厦两三年间,在楼市中盈利接近1亿港币成为最大华裔企业主32岁即位顶尖的地产龙头老大然而正值此际有人开始针对其行为展开挑战包括限制通讯设施以及美国驻港领事列入“黑名单”宣布所有星光行租客不得购买美国商品系列措施导致星光行低价出售给英资企业置地公司"星光行事件"之后渐渐淡出香港市场转向海外市场1968年带领400余人及船队从香港启航浩浩荡荡前往文莱承建工程之后又涉足石油百货旅馆酒楼等行业1979年广州白天鹅宾馆投入建设这是中国第一个中外合作五星级宾馆也是自主设计管理现代化酒店1983-02-06白天鹅宾馆开放参观公众卫生间卷筒纸消耗200多卷崭新的室内装饰因损坏需按实际成本补偿今日看来排队参观宾馆显得荒谬但那时代曾经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