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人物素材一位CEO的大学生时代
文/王新芳
1992年,他考上了人民大学社科系,一个人从徐州坐了14个小时的火车到北京,背着蚊帐、被子、褥子,带着脸盆和一个茶缸,兜里只揣了500元。他的家很穷,这500元还是亲戚们五块十块凑来的。踏入大学的第一天,他告诉自己,不会再跟家里要一分钱,他要自己养活自己。
大学第一年,他主要靠抄信封维持生计。在那个年代,计算机还不够发达,信封打印现成的不多。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办班,牵线给全国各个县的领导做培训,需要有人帮工。他做的是其中抄的部分,大概每个要抄三天到四天,有的时候在宿舍,有的时候在走廊。晚上十点钟宿舍关灯了,但是走廊的灯是不关的,所以就搬个小板凳坐在地上抱个箱子就开始在那儿抄。一万个信封六百块,他做这个单调乏味的工作却乐此不疲,因为写完一个心里就想能挣到三分钱。
大二时,他准备用一个暑假的时间,把大三所有钱赚回来。这时他不再给人抄信封,而是发现了更赚钱的事业,那就是给出书同学去推销书。他酷暑中,每天骑一辆大二八自行车后面抱着一二十本很厚的大书,就抱着这些沉重的大书去金融大厦敲开各写字楼门。他总会怯怯地问,您要这本好书吗?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作者给他的价格四折,比原价卖出去就赚60%,定价3000块钱卖出一本,就能赚1800块。这一次他很幸运,在农业银行,一次卖了一二十本,大开心。在他看来,这是一笔巨大的交易呢。
因为担心学社科系难找工作,还自修第二专业,就是计算机。大三下半学期时,用学到的知识赚钱,为别人写程序。当时那个年代,是非常高额收入。他用一个月晚上的时间,就能够轻松拿到5万元。(www.lz13.cn)到了大三下半学期,他已经是班级中最有实力的学生之一,有能力拥有一部先进手机,当时系主任都没有这样物质生活条件的人物。而且只要朝餐厅方向坐下,大哥放在桌上服务员就会急忙跑过来:“您想吃些什么?”到了大学四年级,即将毕业时,也想创业。那时候手头有20多万存款,该如何投资呢?民以食为天,无论何种情况老百姓都会需要食物,因此决定投资餐饮行业,而且作为吃货喜欢烹饪正好合适。此刻恰逢斜街的一家餐馆转让机会,这真是命运之神指引之良机,将20万现金直接取出,没有任何议价,便将其交付于老板。但当后半年的结果证明买下的竟然是一个租约而非购屋合同;他诚心对待员工,但他们却私底下疯狂捞取利益,使得餐馆严重亏损,最终解散饭店,让所有员工清算账目然后离职。他回到零资产状态,但内心充满希望,因为获得了解决企业管理问题必备经验,以及认识到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必须谨慎处理人性中的善恶两面,以免遭受严重后果。
刘强东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个知名企业家,同时也是京东商城创始人的传奇人物。在回顾自己的校园岁月时,对那些同样追求理想并努力奋斗的心灵青年们说:“世界虽残酷但总有路,只要你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