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明善47岁创业成就亿万富翁伟人不负青春的社会励志故事
1986年6月的一天,在长沙市一家民营的书报刊发行公司里,进来了一位年近半百身躯瘦削的书商,从他那浓重的川味口音中,发行公司的经理很快明白了他的身份及其来意,便盛情接待。客人是重庆一家名为“教育书刊社”的老板,刚下海不久,也是专业从事方兴未艾的民营二渠道的书报刊批发生意;这次来长沙,就是准备到全国闻名的黄泥街书市批购一些书刊,运到重庆去销售。
同为从国营单位下海,又在进行同一行业,尤其是大家都同属民营性质,因此,感情的沟通便很快实现;而有关创业的初衷、行业发展的前景憧憬、经营技巧的探讨等话题,在不经意的交谈中,主宾双方几乎都一下子有了互为知音的感觉。
“在我们面前,你至少是前辈,是专家!”得知这位重庆老板是从出版社下的海,机械工人出身的大连老板便由衷地摆出请教的心态。
“你们都还只三十来岁,不仅多年轻啊!正是干事业的时候,大有可为啊!可惜,我已年近半百了,更该退休。”广东客商则不无羡慕、并深抱遗憾地对年轻的大连同行说。
时间不长的情感交流被不断新进来的业务联系打断。在一位个子矮胖皮肤黝黑的手指上戴着一个硕大金戒指的大哥踏进门后,那位广东客商便起身告辞,说:“以后多联系。”
思绪从与那个情感交流氛围里出来后的大连老板,再次进入了与那位广东客商生意谈判游戏规则中的角色。两手中各戴了一颗硕大金戒指的大哥,即将成为中国首先富起来的人之一,他能与谁往来业务,便常常能成为对方向外夸口的话题。他能以什么方式和谁交易,便成了当时所有人的焦点。而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它将继续演变成一个更大的传奇——尹明善的事业之旅。
15年的风雨过后,那家曾在全国业界小有名气的小店铺,如今早已消失在地平线上,而那个曾经凭三个歪歪斜斜名字莶名,就能一次从各地批调价值可达几百万值钱商品,因而在全国书籍发行业威名赫赫的小伙伴,则已经销声匿迹杳无音信,不再为业界所知,但命运却给予他们另一次机会,让他们证明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和企业家的实力。
2002年的《福布斯》中国巨富排行榜中,他傲然跻立其中。这不是偶然,这是一种必然,因为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决心。现在,他65岁,却仍旧是一个活跃于社会舞台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人,无论你处于何种境遇,只要你有勇气,有智慧,有坚持,你也可以像他一样,用自己的双手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天空。
然而,这一切,并非单靠个人努力完成,而是在艰难困苦中学会韧性,在磨难中学会智慧,最终通过自己的奋斗,将生活带入新的篇章。在尹明善47岁起步创业之前,他的人生轨迹中,有些什么内容,与事业成功有关呢?
他曾告诉记者,当五十年代初,他12岁,与50多岁的小脚母亲,被迫搬到荒山顶上的一间茅草屋,从此开始自食其果。那时候,他们只有薄薄的地皮,一些锅碗,但没有粮食。他决定做生意,从好心人的借款五角钱开始,然后步行城里把钱换成针,再回到乡下卖掉,每天赚到的钱买米存起来作流动资本几个月后,他就拥有了几块钱。这就是尹明善第一次懂得资金调用及拆借的事情,小小的一个经验,却影响着他整个人的未来路径。
随后的是学历提升。他考上了公立中学,并因成绩优异获得助学金。一入课堂,就成了这里最出类拔萃学生学习成绩扶摇直上。一路走来,他并不满足于只有一项才能,所以刻意在音乐方面下功夫写曲子,还酷爱体育理论,对排兵布阵自然敏感18岁即成为女子篮球教练率队比赛夺冠。但就在高光时刻,一场反右运动打翻了他的美梦被踢出了学校,此时命运似乎又覆手打翻他,但是这一切,都只是让他更加坚定追求梦想的心理准备,让他学会更多关于生活和成功的事物,为未来的辉煌奠定基础。而最终,这一切都是为了迎接那份伟人应该拥有的青春——成功。